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八十二章 四君子(下)

感谢拼命的蝎子成为本书第一位舵主,感谢凡船、蒲烧、天地一帆、2541、贾丫丫、雨叶淋、谁啃了我的烧饼、风卷云舒2012、zcxzrz等书友的打赏,也感谢各位对我的支持,收藏点击与推荐。本周保持四更,下周依然保持日更四章。

本书第一卷到此结束了。晚上第二卷开始。

正是紫砂壶。

比郑朗想像的要难得多,运来的紫砂泥让他用去了一半,制出三十几件成品,仅烧成功了六件,其他的要么因为做工原因,要么因为烧制的温度与方法不对,皆成了次品。

本来郑朗利用后现代主义,将壶身做了一些扭曲,徐徐向上,制了一壶,象征着步步高升。用此壶送给刘知州最好不过,然而那一件也烧坏掉了。

几件当中,唯有这一件是效果最好的。

但不能用一件来说,应当是一套,一个壶,配着四个小杯子。

这把壶的形状,是仿制明末清初制壶大师范大生制作的四方隐角竹顶壶。

取了他的壶意,不能制成竹顶,那就麻烦了,改成了松枝顶,流嘴、顶纽、壶把浮刻成松枝形,原壶壶盖上是一片可爱的竹叶,现壶的壶盖上是一片松针叶。原壶身是竹段演变而成的,也变成了松干形,用镂空手法镂起了隐隐的松纹。又加了一幅画,一个老者站在松树下,对着一个童子问答。远处用寥寥几笔画了几座山峰与一朵白云。

图案很简洁。后来有在紫砂壶上浮刻繁复图案的,不过终不是主流,多数紫砂壶上面仅是寥寥简单的一幅画,或者几十个字,以取古拙之意。因此这幅画从远处的山峰到云,到松树到人物,全部用了简单的笔法绘制。

背面有一行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字还是原来的字。

郑朗曾尝试做篆书作字,这样古意更浓一些。然而篆书在书法史上,是一个另类,所用的笔法,与隶楷草行皆不同。很少有人能将篆书写到登峰造极,在隶楷草行上又能再次达到大成。

所记得的篆书大家笔法不少,特别是清朝时,涌现出来许多篆书大家,然而到了自己手中写起来,很是别扭。最后老老实实的还是用了米体字作体,拓于壶身之上。

唯独颜se让他很满意。原壶是葵黄se,用来作竹壶,倒是很般配的,可取松意,颜se就nen了。烧出来后,却发现了壶意外的烧成了肝红se。这个颜se是郑朗无法控制的,因为砂泥所含的矿物质不同,颜se也不同,经验又少,叫郑朗如何去区别砂泥的矿物质成份?

略略上了光,没有敢上多重,怕影响了古朴。

除了这把壶外,还有四个小杯子。

也做了一些修饰。

先是一株腊梅,后面是一行小诗,一种幽素姿,凌寒为谁展。似嫌冰雪清,故作黄金浅。

再者就是幽兰,又有一诗,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历,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接下来到竹,诗为:生ting凌云节,飘摇仍自持。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最后到了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yu辨已忘言。

兰与菊的诗都知道,一首是李白写的,一首是陶渊明的名作。另外两首诗,皆没有见过,不知道是不是这小子所作。但四首诗皆取了高洁孤雅之意。

然后看着这松壶,梅兰竹菊四杯,正好合成了花中四君子。

器是好器,喻是好喻,诗是好诗。

不仅如此,五物放在锦盒里,又用朱红丝绢层层折叠,拱卫起来,更显得雅意逼人。

宋代人喜欢品茶,有各种各样的喝法,也见过各式各样的茶壶,陶的、瓷的、铝的、铁的、铜的,可多会见过这精致的茶壶?

一个个围观,惊叹不止。

新知州更是艳慕的看着刘知州,这老小子运气咋这么好呢?别的不说,闲来时,将这壶与杯不用来喝茶,就是放在手中把玩,也是一大乐趣啊。然后又看着远处,郑家子左拥右抱着,坐在牛车上,牛车已到了街道的拐弯处,那个秀丽文静的小行首似乎在与郑家子说着什么,嘴角还有着笑意。

心里面又叹惜,这个行首运气更好,出身如此低贱,却最后与这个少年走到一起。才华不用说了,仅凭借着这份雅约,大宋也没有几个少年所能相比的。

这份雅约不仅是富贵,京城里面富贵公子不要太多,不但要有富贵,还要有那个才华,那个修养。又不知道那块石碑后面,那几间瓦舍,是什么样的雅约所在。

低低的叹息道:“好物事,好人。”

没有这个小妙人,怎么能有这个好物事?

刘知州得意的微笑,在众人留恋不舍的眼神下,将锦盒合上,离开。

……

这次出行,没有前几次那么拉风。

想起来也让人啼笑皆非,郑朗实际出门的次数很少。前面的小郑与高衙内的互殴也算到郑朗头上了,后面端午出行,再次群殴。这是坏的一面。然后到好的一面,诗社、花会、京城。那一次不轰动了乡里,甚至最后连老太太与几位宰相都惊动了。

唯独这次出行,悄悄而来,悄悄而去。

可这件雅物,还是引起了小小的议论。

刘知州到了京


状态提示:第八十二章 四君子(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