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抗战之红色警戒>第469章 不可思议的火箭炮
和反操作引信的蝴蝶们更像是一颗颗地雷,不时被退守过来盟军触动,惨叫声和呼喊声不断。

但更大的响声还是来自于双方对峙的前线阵地。

临近傍晚时分,在英国人的飞机疲倦的应付完了德国人的又一轮空中轰炸机后,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空中突然传来了犹如龙吟虎啸的咆哮声,火光照耀下,盖过了夕阳斜落的晚霞,大量的烟雾从德军的阵地上升起,尖啸声划过曲线落到了盟军的工事群中。

一瞬间,大地开始颤抖,犹如滚滚的岩浆从地下喷发了出来,火焰淹没了大地上的一切。大地的闷响在地下传荡,一直振到敦刻尔克的海港,挤压的海峡内的海水掀起了更高的波浪,而暗褐色的海水中倒映的是冲天的火光。

短短的几秒钟,150门喀秋莎的瞬时爆发,成了战场上最耀眼的一刻。即使德国人已经布置了数千门的火炮,但150门喀秋莎的齐放,犹如2400门重炮的同时发射,而且是集中在更加狭窄的空间中。在那一刻,望向某个方向的论是褐色的眼球还是蓝色的眼球的瞳孔中,都只剩下了火焰。更不用说,身在其中的那些惨呼者的感受了。

那一刻后,再也没有人从那片火焰依旧升腾的地狱中爬出来。而周围的人彻底被火焰烧断了坚强的神经,他们只懂得惨嚎着漫目的奔跑。而恐怖就像是瘟疫一样,快速的传染着每一个看到了地狱降临的人。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蒙哥马利脸色青白,只是不断低语。往日的火炮轰击,再激烈的炮轰击,也可以让老兵找到炮落下的空隙,逃过一劫。但在这样密集的攻击下,生死就在那几秒钟内被决定了,漫天的炼狱一般的火焰灼烧下,很难逃脱。

面对着这种几乎必死的场景,又有几人能保持理智?为什么众人面对巨炮恐惧,除了它坚不摧外,而且杀伤半径大,使得着点周围的士兵只能是听天由命,但巨也有个范围的限度,几十米,甚至一百米,离得远了也能躲过。但这种火焰的吞噬面积是以平方公里来计的,这其中的士兵是逃可逃。

“不可思议,我原来以为是去华夏的那些人在夸张,此时亲眼看到这个,才觉得他们描述的语言太苍白了。”时任装甲师师长的隆美尔也是微微摇头,放下了望眼镜。除了最后看到的那个弯曲的坦克炮口外,其余的只剩下了火焰。

没有亲眼看到火箭炮的爆发,是法体会这种死亡的灿烂是如何的耀眼,让天地为之失色,让雷霆为之收声。

隆美尔和蒙哥马利这两个未来的对手此时发出了同样的叹息。在这场战役中,他们还是不入流的配角人物,但在原来的时空中,两年以后,在北非战场,他们就成了搭台唱戏的主角了。

火焰逐渐熄灭,空气中的炙热还弥漫着人肉烤焦的味道,同样的焦黑的颜色残留在那片土地上,犹如恶魔的诅咒还埋在那片土壤中。

此后的十几分钟内,周围的战场上只剩下了恐惧和震惊。就连其他的火炮也似乎受到了王者的压抑,声音低沉了很多。后世苏俄在首次用喀秋莎的时候,只有十几门炮,就让德国人胆战心惊,记忆深刻。而此时那150门喀秋莎的瞬间绽放,会让所有人都终生难忘。

盟军快速的反应了过来,各类火炮一起朝着那边轰击。论如何,不论是什么都要击毁他们,要不然那些可恶的火焰会烧焦盟军心头的最后一丝希望。雨点般的火炮不断的落下,那里的遭遇到的炮击,不亚于刚才的那阵火焰的烈度,但却缺少了那一秒的转瞬的灿烂。

一阵足以把那里的空气点燃的炮火后,没人觉得还有什么东西能在刚才盟军的报复下存活下来,战场似乎一下子宁静了下来。但当一阵熟悉的火云在天空中再次出现的时候,很多英法联军官兵心头逐渐消退的不安一下子又沸腾了起来。

“轰!”又是一片地狱的再现,当燃烧惨叫的火人的影子从大火中蹒跚着倒下后,盟军的恐惧却是不断地升腾。所有看到那片火焰的人的大脑都被火焰烧出了短暂的空白。空气中的尸体灼烧的焦糊味道似乎还牵引着灵魂的惨叫。

“还击!”最先清醒过来的军官们的声音虽然还带着一丝颤抖,但谁也顾不得这些,必须要把地狱的门封住。

盟军的火炮重新选择了坐标,开始了更加疯狂的轰击。就让火炮来轰塌大地,来堵住滚淌出岩浆的地狱之门吧。

而德军的火炮也还以颜色,不断的摧毁着暴露出来的一个个炮兵阵地。喀秋莎的射程短,攻击误差较大,法有效的对付散布的炮兵群,只能交给那些射程远的重炮们。不过盟军也一直没有想到它们的机动性会如此的强。

先锋军当初的火箭炮攻击,观察到的本来就不多,具体的情报更是知之甚少。自然也就不知道这些喀秋莎的装填很麻烦,不得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快速的转移地点使得他们躲过了盟军火炮的轰击,在调整了新的坐标点,又一片红云积蓄完成了。

而当那一片熟悉的火焰在天空现的时候,英法联军崩溃了。当初神经坚韧的日本人都没有挡住火箭炮三板斧的攻击,更何况还带着坦克突击阴影的英法联军。[

德军前方的抵抗突然一下松垮,让同样惊恐于火箭炮威力的德国人也是呆滞了一下,才想起了追击。坦克的发动机的咆哮声伴着滚滚的浓烟,追击在四散奔逃的英法联军的身后,不断的碾压过一具具的腹腔或者


状态提示:第469章 不可思议的火箭炮--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