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抗战之红色警戒>第385章 轰炸长崎港口
国人在二战中用的懒狗炸,靠着高空坠落大范围爆开,高速的实心体穿透力极强,但他觉得汽车的遮挡也不再安全了,尖叫着他跑开了。

外边一样是不安全,遍地的死尸和散乱的断肢,专田丕彦一脚踩在一个鲜血积聚的洼地里,溅起的鲜血扑到了脸上让他恶心的呕吐了起来。

不远处又是一声爆响,一颗集束炸的子炸滚落到了他的身前,让他不由的僵直了身子不敢动。

“快走,那是颗臭蛋,不用理它!”身后跟上来的那个官员跑过他身前的时候,还好心的提示了这个御用文豪一声。

专田丕彦正要快步跟上,一名抱头乱跑的记者从身后跑过,一脚踩在了那个“臭蛋”上。

“轰!”一声爆响后,专田丕彦倒在了血泊中,而他身前的那个官员和记者只剩下了满地的残肢碎肉。

到处有这样“臭蛋”,被奔跑躲闪的人群引爆。

集束炸有百分之三十的子炸不会直接爆炸,残留的那些清理起来格外的麻烦。尤其是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那些落到隐蔽地方的子炸已经出现了三例伤人事件,死了四个人了,其中还有两名普通的百姓。所以在华夏的时候,先锋军使用集束炸的次数不多。即使使用了,也现场进行严格的清理。

但扔到日本本土,孟享却是首选了集束炸。清理麻烦,管我们屁事?反正不在华夏的领土上。

七十多架天雷在空中不断的扔下了来自华夏的问候礼物,炸不光是集中在码头上人群中,停泊在码头上舰船也遭到了轰击。

邓林冷静的通过诺顿投瞄准器观察着,下方一艘货船的身影落在了瞄准器上。

“放!”一番计算后,邓林果断操作,一个一千磅的炸落了下去。他顾不上查看战果,又是一颗炸落下。

b-17e的内部仓一次可以装载8枚这种454公斤的炸,他们专门就是为了港口的船舶准备的。

“太好了,击中了!”观察员章万臣兴奋的喊道。此次轰炸长崎港口船舶的只有他们十架飞机,战果也好辨别。那艘正是邓林他们的战果。一般的民船挨了一颗一千磅的大炸,基本就废了。

此次为了运送日军的这些士兵,征调了十几艘五千吨以上的大型船舶。但此时港口中的这些船舶上不断的冒起了火光和硝烟。面对着空中落下的炸,他们在狭窄的港口内也处躲藏,只能等着挨炸。

“嗵嗵嗵!”港口中护卫的一艘峰风级驱逐舰上的96式25毫米防空炮先响了起来,虽然他们的射速和射高都很一般,但对于还是有些威胁的。

只不过漫天全都是b-17的庞大身影和发动机的轰响,那三四门高炮的数量太少,空中堡垒一项又是以皮厚抗打著称。虽然有两架飞机被击中,但依旧在飞行,没有一架坠落。[

“轰!”一声巨响后,一道水柱在那艘滩风号驱逐舰的十几米的地方冲天而起。

滩风号不断摇晃,射向空中的高射炮有些偏移。紧接着又是两声巨响在周围暴起,最近的冲起的水花直接扫过驱逐舰。让高射炮的射击一停滞。

即使有了此时最先进的瞄准器,高空轰炸的精确度也不是太高,很多时候也需要靠经验和运气。先锋军那些轰击舰船的投手们一不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而鬼子的驱逐舰也似乎没有更多的运气。又有三架天雷一起对准了那艘滩风号开始了又一bo的轰击。

轰轰轰,连续三道水柱耸起,其中一发在三米远的地方爆开,巨大的水压直接在船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随之而来的第四发炸直接落到了舰体上,给了它最后的致命一击。

钢铁的声中,海水快速的淹没了滩风号的甲板。

飞过的轰炸机在快速的投完第一轮后,又开始绕回进行第二轮的轰击。轰炸的目标主要还是集中在码头上。因为这是在港口内,所以轰炸船舶的行为不是主要的,码头上的那群士兵才是此次打击的主要目标。刚才像鱼罐头一样排队上船的地方,此时已经是叠在一起的满地死尸了。惹下的炸中,不仅仅有集束炸、45公斤的炸,还有不少的227公斤的炸。

目标较小,时机短暂,用大炸的威力也可以来弥补投密度的不足。一颗这样的五百磅的大炸下去,十几米内的人们全部倒下。此时那些坑内已经满是鲜血,更多的鲜血顺着码头的排水沟流进了大海,把周围染成了一片红se。

码头上的士兵炸轰炸,而又处躲藏,即使是卧倒一样是被密集的炸火焰吞噬掉。

“扑通!”有的士兵被四处乱撞的平民带入了海中,但海水声提醒了那些士兵,相对于码头上的烈焰,疑港口的海水还是一个不错的避难所。

“扑通扑通。”很多士兵随着一起跳到了海水里。

“嗵、嗵”港口内的那处防空阵地终于响了起来。一个中队的4门88式75毫米高射炮开始还击了。但仅仅是一轮炮击,数颗五百磅的炸就落了下来。先锋军的情报人员早就获知了长崎的防空火炮阵地,只是具体的位置还不清楚。但大致的位之内,一直有三架飞机在关注着。防空炮火一开,炮口的火焰就暴lu了他们的存在。立即,那三架时刻注意这里的天雷就开始放雷了。

六颗227公斤的炸立即就打哑了两门,剩下的两门只停了一瞬间,立即又开始了轰响。

88式75毫米高射炮在27年服役后的几年中一直是世界上xng能最好的75毫米高炮之一,但在现在就已经有些过时了。对高


状态提示:第385章 轰炸长崎港口--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