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大唐之逍遥王>143.第143章 思乡心切

隋炀帝杨广晚年引镜自照,自我讽刺,随着国势渐弱性格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之前出兵征讨突厥,又征讨高句丽杀伐果断,如今却又仁慈待人,就连一直跟随在杨广身边的大臣宇文化及都无法相信眼前的这人就是堂堂隋朝的当今圣上,不知究竟哪个才是真实地杨广。

瓦岗军占据了洛口截断了隋炀帝西归之路,王世充统率的十几万援军也死伤大半,使得杨广心灰意冷,滞留在江都。并且隋炀帝厌倦了继续航行,无意回到京师大兴。毕竟,当初乃是杨广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开河渠,迁都洛阳城,如果他此时被逼无奈回到京师大兴的话,天下百姓又如何看待,就连大兴的当地官员都瞧不起他。

隋炀帝杨广身为帝王,纵然是死也要死得有尊严,他不想再听见百姓的流言蜚语,也不想过问朝中的大臣的明争暗斗。于是,隋炀帝不想回到京师大兴,而且洛阳城被瓦岗军团团围住,现在危机只不过是暂时缓解,因此他也不愿意坐镇东都洛阳,却打算另以丹阳为新的都城,安逸于在江东。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这是一首明末时期,由著名抗清诗人夏完淳所作的《别云间》里面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必死的决心,可是对于家乡的无限依恋和深切的感叹,慷慨悲壮的诗句用在隋军身上那是最好不过了。

隋炀帝杨广的扈从的骁果禁卫军大多数都是西北关中之人,他们跟随在杨广身边乘着龙舟从南到北,由西到东,久居在外,而且有的军士早已成家,家中尚有妻儿,有的尚有老母在堂。自从跟随着隋炀帝杨广以来,便甚少有时间回家陪伴自己的亲人。

如今面对瓦岗军强势猛攻攻占了洛口,截取了隋炀帝杨广的西归之路,又听闻王世充率领的十几万援军死伤大半。虽然王世充偷袭瓦岗军不成,反而断送万余人兵卒的性命是导火索,可是他们知道真正的责任还是在当今圣上的身上,他们大多数人面对着叛军疾风骤雨般的攻击,深怕自己会是下一刻就是自己死亡,人人自危,终日惶惶度日。

顿时,骁果禁卫军人心惶惶,自上到下人人自危,军心不稳,而且长时间在外。此时此刻,他们非常的想念家中的亲人,思乡之情与日俱增,又见隋炀帝杨广不愿意西归,却想要继续留在江东,他们乃是西北关中人不适应江东的气候,使得他们心灰意冷,人心更加的不安,军中骚乱频频发生,便悄悄地谋划着叛离杨广回到自己的家乡。

骁果禁卫军士兵思乡心切,想早日西归,早点回到家中,使得禁卫军内人人都在想着如何离开江东。武贲郎将司马德戡乃是骁果禁卫军的统领,他统率着万余骁果军驻扎在江都城内,直接对隋炀帝杨广的安全负责,也是皇帝的安全警卫,他身为将领怎么会不明白自己下属的心思呢,而且就连他自己都想着早日西归。

司马德戡得知骁果禁军密谋叛逃,他就暗中联络了一批人,这些人都是骁果禁卫军中与他关系交好者,准备借着士兵归心似箭的心理抢夺一些财物,然后结伴一起西归关中。此时,他们并没有弑杀杨广叛逆的野心,他们只不过是想为自己安排后路。

于是,司马德戡便与一些人开始谋划劫夺财物。此刻,他们正在开始分赃,将自己等人抢夺过来的财物平均分配,可是他们几人就听见走廊中有急匆匆的脚步声,于是司马德戡与众人对视一眼然后快速地收拾干净,然后若无其事的在一起喝着酒水。

“司马兄,我们一起喝酒!”

一道大大咧咧地声音从远处屋外便传进司马德戡的耳朵里,他一听急忙站起身然后准备开门,其他人也是一脸轻松地,深深地害怕自己等人的行为会被人发现,可是听到来人的声音,提心吊胆的心情顷刻间风平浪静,因为他们都认识将要出现的人,而且与他们几人的私交甚笃,此人便是宇文化及的幼子宇文承趾。

宇文承趾乃是宇文化及幼子,亦是宇文成都的弟弟。自小生活在衣食成都惊世骇俗的武艺,也没有成为状元的文才,文武皆是不行,可是他有一位好父亲、好兄长,谁要是欺负于他,作为兄长的宇文成都必定身先士卒为他撑腰,若是招惹不能得罪之人则有宇文化及出面解决。

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又不学无术,宇文承趾活脱脱的一位花花公子,只知道吃喝玩乐,可是宇文化及的这位小公子却遗传了宇文化及的八面玲珑,无论是朝中大臣之子,还是江湖地痞流氓都与他称兄道弟,为人有些小聪明,处事圆滑。

宇文成都在炀帝杨广巡游太原时被赶回家中的李逍遥击杀,丧子之痛的宇文化及对宇文承趾更是疼爱有加,毕竟宇文世家的香火全部都要靠宇文承趾传承,而且杨广针对当时没有任何动作令宇文成都枉死,心里有些愧疚就将宇文承趾任命为禁卫军统领,与司马德戡平级。

作为禁卫军统领的宇文承趾只是一位游手好闲的甩手掌柜,他根本就不管不顾,一切都是由武贲郎将司马德戡一手担当。可是宇文承趾与兄长宇文成都,骁果禁卫军士兵更加喜欢宇文承趾,纵然他不学无术一事无成,可是对待自己人非常的慷慨,而宇文成都武功甚高,为人又高傲不愿与他们这群人为伍。

因此,禁卫军一些将领与宇文承趾关系甚密。宇文承趾风


状态提示:143.第143章 思乡心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