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湖西抗战走廊>第五节 特殊的道路势必遇上奔袭来的鬼子

5、调查队最先顶住鬼子奔袭

常年战斗经验的积累,周健民立即意识到了高桥鬼子的目的,他要长距离偷袭八路军心脏,打击湖西抗战的中枢神经,造成抗日系统的瘫痪,从而翻过身,变目前日本方面的被动为统治湖西的主动。

周健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将这一严峻形势,报告给了万里书记。

万里,湖西八路军的军政一把手,日后的共和国的委员长,能引领风云半个世纪,当然不是等闲之辈了,闻听周健民的汇报,一下子高度警惕起来。

万里书记深思片刻,立即做出专署撤出张旺村的紧急部署,居住在张旺村的所有党政军机关人员,全速按照指定方向,向就近的八路军部队靠拢,同时,紧急通知各战斗部队,火速向专署支援。

万里还特别交代了机要文件的处理,和重要物质的掩埋,尤其是女同志的撤退反应。

万里书记的这一临机处置,给专署的转移提前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从而避免了更加严重的损失。

紧急部署动员后,天,就要亮了。

专署各机关、单位,来不及整理内务,携带上必要的物资和文件,按照分工,各自分头,迅速行动起来。

在强大的快速机动的敌人面前,专署的非军事的劣势,一下子显示出来了。

他们毕竟是机关,军事人数少,武器装备劣,他们又分散四处,转移的很是仓促。

仓促间,自然想的就不那么周全,计划也不会那么周密了,在这最关键的时候,又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这个错误,就是在撤退的路线上的选择上,这才是最致命的错误,也是高桥小子最看重的这点。

小子毕竟是从小就生活在军队,耳熏目染又强化训练,还南北征战,军事素养还是很高的,在关键时候,发挥出了大作用。

湖西的地形是与山地不同的,平展展的大平原,抬眼就是蓝天白云,低头就是碧波荡漾,平看满目大豆高粱,没有一点当眼的地方,尤其在清晨,视线最佳的时间里,一望到天边的无际,几里开外,别说是人,就是一只麻雀,也看得清楚,瞧得容易。

再有,八路军兵力分散,弱的力量,自然就更弱了,而湖西河流众多,能走的,就那么几条道路,鬼子来袭击,走的道路,正好与八路军所撤退的路途相重合。

敌我双方的路途发生重叠,这才军事上,是最忌讳的事情,最忌讳的事情发生在最关键的时刻。

这才是最要命的。

于是,广阔的平原里,遭遇战,很快,随处,就发生了,打响了。

多年沉寂、祥和的湖西大平原的张旺地段,顿时枪声四起,人声鼎沸,就连狗,也惊吓得四处躲闪。

八路军湖西专署一下子成了战场,战斗随处、随时就能打响。

首先遭遇敌人袭击的,是专署机关的调查队。

调查队是半军事单位,它的功能,菲军事化的地方多些,只是按照专署的部署,做各种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调查督导工作的,好在他们的辎重少,人员齐,战争年代,还都佩带了武器,所以军事素养也较高一些,接到撤退的紧急命令后,三十多个人,一声号令,就从被窝里爬出来,直接跑到室外,一声喝喊,紧急集合完毕后,简要的动员,就一个急转身,不要被装不要锅的只是背上枪,朝着指定的方向,沿着狭窄的路径,疾跑步去,因而,他们撤的快速。

但,撤的快,也有撤的快的坏处,天亮时分,他们第一个正面与巨野来的鬼子碰上了。

狭窄的乡村小道上,毫无遮挡的旷野里,正在跑步撤退的调查队,迎面撞上了日本鬼子的汽车队。

仓促间,短兵相接,遭遇战,就地,打响了。

枪声一响,双方的优劣,顿时显示出来了。

在平展展的平原里,谁的枪口高一寸,谁就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鬼子直接从汽车上打枪的,临高居下,机枪和步枪射出来的子弹,就像暴雨,泼向调查队的战士们,处在前排的战士,齐沙沙地倒下一批。

调查队的人员,都是干部,实战经验少,枪打得也就凌乱,找不到重点,所以效果也差,就被鬼子的齐射压制住了,趴在路上抬不起来头。

更要命的是,调查队使用的多是手枪,手枪射程短,弹容量少,射击的精度也低,对抗的力量自然弱。

所以,敌我双方,太悬殊了,自然是对抗不力的。

调查队长张荣发,也是军人出身,眼看形势不对,赶紧更换部署,他留下十个人,就地阻击快速前进的鬼子,剩下的,由他带领,边阻击,边退到身后的苏村,赶紧修筑工事,发动群众,调动民兵,进行节节抵抗。

张荣发是队长,眼见得这样严峻的形势,自然估量出鬼子的意图,是直指专署,他也知道,此时,专署各机关、部门有的还在张旺村,即使有些行动快的,就像他们一样,也是在路途上,两条腿自然跑不过鬼子的汽车轮子,低劣的武器,怎么着也抵不过鬼子的重武器,如果他们不迟滞敌人的进攻势头,给专署的撤退多留一点时间,专署就逃不过被屠杀消灭的厄运。

所以,张荣发下定决心,他要依靠苏村有利的地形和相对坚硬的工事,对快速进攻的鬼子进行有效的抵抗。

即使迟滞片刻也好,现在,对于湖西抗日军政专署,处在生死攸关之时,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能起到大作用。


状态提示:第五节 特殊的道路势必遇上奔袭来的鬼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