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明末英雄>314.第314章 冬征中原(二)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话虽然并不完全恰当,但是如今我们海内的对手依然拥有相当大的力量。关内外很可能联合在一起的敌人并没有在今年的战斗中被我们扫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震慑住敌人我们依然要以全军的主力展开北征。同时,治安军的主力也将要在做为先锋力量展开针对北方敌区的敌人进行全面的扫荡。除了运河沿线的山东北直隶及苏北残余地区外,河南、山西、陕南也将是今年冬季我们扫荡攻势的重点。”

张海又接着对由李千兰及刘洪涛等人组建的临时参谋机构继续说道:“为了避免残敌逃亡到其他的省份,辅助部队乡间行动的重点也是首先集中绝对优势的力量从淮河到陕南川北各个交通要道,我们今年冬季辅助部队的重点任务也是如此。为此:在攻击范围底部边界各县投入的力量密度至少应该确保每县及其临近的区域内按照当地人口二十分之一的兵力配置武力,以乡为单位扫荡每一个村落中的残敌。今天夏秋的时候我们曾经遭到过不少教训,除了当时北方的敌人还残余着相当的骑兵力量以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上的不集中。导致我们往往被鼓动和集中起来的敌人围困在县城,甚至连县城也难以守住。今后的作战中要尽量避免的就是这一点。”

扫荡边关临地区之外的北进作战方案大概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详细的制定了出来,参加军事行动的主力集团大约是包括张海所率领的近卫部队主力及刘洪涛的第二旅、石垒所率领的第三旅、马冲昊所率领的第四旅及杨波所任旅长的第五旅、王新盟的第六步兵旅。几乎在明年的时候可以参加北方决战的全部机动主力部队。

伴随六个主力旅行动的还有三分之二以上拥有缴获而来的合格铠甲的六个治安军步兵旅及部分航空队及马匹勤务人员,总兵力多达包括两万六千余主力部队在内的六七万大军的兵力。

同以往的时候队伍往往依靠运河或南方的水路展开快速行动不同,六七万人规模的大部队在冬季的北征中并不能利用已经断航的运河,主要以徒步和马力展开进攻。不过以为运河附近的不少地方已经成为比较巩固的己方控制区,行军规模虽然很大压力却远远没有以往那样大了。至少在自己的控制区内合理安排行程与驻扎时间的情况下,规模庞大的马步队伍能够相对靠拢在一起展开声势浩大却比较有隐蔽行的前进。

尽管出征的规模不小,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行动的隐蔽性出发的队伍也是在十几天的时间内接连趁夜间出城并在江北岸的六合境内早已准备好的营区内完成集结。

几个月以来南京城内工匠们赶制出六千件四管连装的普通型燧发排枪,这些原本用于装备一个步兵旅两千步兵的燧发排枪最终还是按照今年新扩军仅仅完成了两三个月基础训练的新兵每人两件,原主力部队中弓箭技术及力量比较差的战士及步班每人一件的原则做为对火器更新换代后落后战力的弥补。

这也是在新生产出来的燧发排枪还不能在所有主力部队中完成替换的情况下最有效率增加战力的途径了。部队在行军驻扎乃至休息的时候,按照张海的要求也没有放松对新兵的训练管理射击训练管理。

有了射击精度较原有武器比较高的燧发排枪,至少对于这些新兵来说射准及瞄准训练也成为了所花费时间精力最少,却能最有效提高战斗力的方法。相比之下:在实战中经常可能出错的弹药添装训练的负担就不那么大了。

六合境内的临时营地中,虽然在张海身边跟随着一同出征的小女孩中的不少孩子也觉得有些危险,但张海还是决定趁着夜晚去各军队的营中去看看士兵们的情况。这也是做为事实上的主帅行军时应该做的一件事情。

首先来的地方当然是从所谓的“突击队”那些优选出来的新兵中相对不好管被临时集中在一起的一些战士。

“这铁家伙哪儿有那么娇气?俺们家的那些铁器根本没有见过像这么好的,也不过要超过一年的时间才会明显锈起来。”

“一年之后,关外的那些蛮夷们也早该被打败了吧?”

“排长说什么这枪械就是神明,我们对它好它就能对我们好。神明或许有,但这队伍上不也说天帝才是世上唯一的神,其他不过是骗人崇拜的玩偶之像么?”

不注意兵器装备日常维护而遭到处罚是队伍里入伍不久后的战士们常见的毛病之一。不知道事情的道理和实际价值在哪儿就懒于认真对待,也是即便是优秀的少年战士也往往不能免俗的习惯之一。

正在训导队的战士们在临时搭起来的营帐内低声议论的时候,张海走进了进来。

战士们并不认识张海的实际身份,但也知道身上携带与众不同十分精巧五管燧发排枪的人应该是近卫第一旅部队那边儿的亲卫或者军官。

“弓箭时常松弦维护的道理大家这些日子以来已经都明白了。队伍里的不少规章制度乃至纪律的理由听说大家也都有所了解,可有些战士却不理解我们那些经常同火药接触的铁兵器为什么要时常清膛擦枪。今天我来就是为给大家讲明这个道理。”说这话的时候张海从跨囊中取出如同药瓶一般的小瓷瓶。“大家看这是什么?这是从西域传来的一种具有腐蚀性的药物。它就是用我们火药所用最多一种原料:硝石干榴而来的东西。大致如同绿矾油差不多,是一种酸


状态提示:314.第314章 冬征中原(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