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穿越重生>穿越之特种兵:云的抗日>第644章 突围(二十一)

地图上,早就被欧阳云用双色铅笔做上了各种标志,对于敌我态势倒也是一目了然,单人雄只望了两眼,双目中便灼灼闪光,显然是看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了。

欧阳云顺手将头上的灯拉下来一点,指着一处地方说:“白林铺,日军从滁县进攻乌江的必经之路。现在,吴军长的第二梯队三个师还有第三梯队的学三师已经悉数抵达附近,其中,林白音的六十师埋伏在这里——这里是一片芦苇荡,边上就是唯一的大道。日军要抢速度,就必定要经过这里,这就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围歼其的机会。当然,真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更多的部队。所以,我决定,二十六师和司令部直属部队加上六十师留下来的两个团负责守卫浦口码头,力保日军一定时间内不能从此达成突破。一一四师还有保安一师则从浦口火车站出发,不仅要击溃当面之敌,而且要沿江向下游派出警戒部队。再就是,你们必须牢牢的锁住津浦线,不让第18师团有从此突围的机会。”说完他抬起头,看了方叔洪、刘雨卿还有单人雄一眼,问:“都听明白了吗?”

单人雄是连连点头,道:“司令,好大的手笔啊,不过,我们什么时候又多了这几个新编师了,难道是就地收拢的溃兵?”

欧阳云笑了笑,说:“这个你以后会知道的,现在,赶快去召集部队出发吧。一一四师可是已经集合完毕了,你们要是落后太多,恐怕就没得仗打了。”

“那你怎么不早叫我!方师长,说好了,你可不能吃独食啊!”

方叔洪和单人雄散去,欧阳云则和刘雨卿一起带着一干随从上了前线。

下关水面,以浦口码头为中心,日军第三舰队的炮舰、登陆舰等等舰船悉数出动,全部充当起登陆舰来。日军如此大材小用,却也是无奈之举。单人雄在渡江以后根据欧阳云的命令将所有船只都烧毁或者弄沉了,以至于急于渡江攻击的松井石根不得不下令本已经撤出战斗的第三舰队再返战场,扮演起登陆舰的角色来。

欧阳云知道,能不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围歼第18师团,将是他们能不能够走津浦线这条回撤路线的关键一步。而今天凌晨又将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一旦日军获得航空兵的支援,那么,登陆战将是毫无悬念的,届时,即使能够重创第18师团,那也会被日军再次拖住,从而使得之前的辛苦布置完全白费。所以,他将能拿出来的炮兵全部拿了出来,甚至连坦克也当成大炮使用,只为了阻止日军渡江。

日军第三舰队经过江阴一役,登陆舰剩余无几,这就大大削弱了其登陆能力。纵然长谷川清将所有的炮舰都投入到这场登陆战中,每次也只能运送三个大队。三个大队的鬼子看起来人数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完成登陆的,也只有一千余人。其中,足足四艘炮舰被学兵军炮火击沉或者击伤,而四艘登陆舰也被击沉两艘,击伤一艘。

当然,学兵军这边损失也极大,在和日军炮舰的对射中,一个团的二十七门自行重炮损失了二十三门,一个团的坦克也损失了三十余辆。

如此重大的损失,是学兵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不过,比较一下日军的损失,欧阳云却觉得,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因为这大大的降低了日军的登陆运输力量,大大的降低了步兵的反登陆压力。

此时已经是凌晨三点钟左右,东方的天色隐隐泛亮,最多再过一个小时,黎明就将到来,届时,日军航空兵就会出发飞临战场上空。签于此,欧阳云咬牙让剩余的炮兵和坦克继续和日军炮舰对轰,务必击沉所有的登陆舰。

学兵军的炮火如此犀利,是长谷川清和松井石根都没有料到的。而第三舰队的舰船越打越少,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其运输能力。刚刚抵达南京的华中方面军参谋长冢田攻少将得到前线的汇报以后,立刻电令完成渡江的鬼子放弃进攻作战,转入防守态势,以期守住登陆滩涂。

欧阳云赶到前线的时候,恰值第三舰队残余舰船又完成了一次渡江,运送过来了八百余鬼子还有两门七十五毫米的山炮并一辆“奇洛”坦克。

现在江防阵地上的守军共计两个团并一个中队的大刀团特种兵,总指挥是一五一团的团长强兆馥。强兆馥正为滩涂上的鬼子忽然变成了缩头乌龟而感到恼火,见到刘雨卿和欧阳云过来,立刻过来请示说:“司令,小鬼子在滩涂上巩固阵地,显然是想积蓄力量,我们是不是趁此机会主动出击,将他们赶下江去?”

欧阳云拿起望远镜朝滩涂上看去,只看见影影绰绰的人影浮动,问道:“现在对面有多少鬼子?”

“两千人左右,有两门炮、一辆坦克。小鬼子够傻的,没吃透滩涂情况,那辆坦克好像陷进泥沙里去了。”

刘雨卿说:“倒是值得主动出击,不然等天一亮,小鬼子战机出动的话,我军可就毫无优势可言了。”

欧阳云想了想说:“那就攻他一次,现在炮团是谁在指挥?”

“就剩下三门炮了,团长邓程已经牺牲了,现在指挥的是营长胡材云。”

“让胡材云别管小鬼子的炮舰了,全力支持你们发动****。对了,大刀团现在谁负责?”

黄华答道:“是萧逸中队长。”

“是萧逸这小子?好,让他把人分散了,全部当狙击手使用。黄华,你去帮我找一支狙击步枪来——刘师长,要****就抓紧时间吧,能上的全


状态提示:第644章 突围(二十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