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穿越重生>穿越之特种兵:云的抗日>第460章 决战昌平(十六)

围绕着昌平展开的决战,最凶险的战场并不是昌平,而是王家圩一带。王家圩过去,是丘陵地带,并不利于大规模兵团运动和作战。倘若双方真的进入这个地区交战,那么,对于兵力少得多轻武器占有优势的学兵军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寺内寿一和香月清司都不是傻子,自然不会走出这种昏招。

如果把第二次长城抗战分为两个阶段来说的话。第一阶段的主动权无疑在日军手中,当时的情况是,香月清司想方设法的引诱学兵军决战,为此,不惜出动了两个师团的兵力(第九、一零八师团)攻打昌平。第二个阶段,因为欧阳云突出奇兵,将昌怀线(昌平、怀柔)的日军联系切断,并且以优势兵力反围了第九和一零八师团,现在,主动权反而落入了学兵军手中。

战局发展到如今的地步,作为第九师团的最高指挥官,吉柱良辅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倘若不是他想切断昌平和怀柔乃至北平的联系,那么,第18旅团便不会全军尽墨。

当然,现在第九师团和一零八师团也不是没有机会,例如和第一军主力夹击王家圩!下元熊弥和吉柱良辅都是富有谋略的日军军官,极能把握战机。他们选择出击王家圩的时机很巧妙,就在机步旅发起进攻的那一会。而他们这么做的目的,用下元熊弥的话说:支那人敢出击,我们正好咬住他,不仅咬住,还要逼迫他源源不断的增加兵力,以致没有兵力支援王家圩。而一旦打通王家圩,那到时候,被包围的就是昌平学兵军自己了。

下元熊弥的话有一定的道理,而达成的前提条件就是,25旅团具备足够强的战力,不仅能够打退学兵军的进攻,而且能够咬住一部,迫使学兵军源源不断的投入兵力。

毫无疑问,下元熊弥高估了第25旅团的战力。便是再加上师团直属的部队,结果又如何呢?恐怕很不妙。

铃木的那个大队负责第一道防线,下元熊弥对他的期望是,最少能够瘫痪学兵军的战车部队。事实是,铃木大队不仅没能瘫痪战车部队,而且,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块一样,一个泡泡都没翻便失去了影踪。

日军的第三道防线设在昌平和王家圩的成等边三角形的另一个角上,负责指挥这一道防线的正是下元熊弥。为了凑够足够的兵力,下元熊弥将工兵联队、辎重兵联队悉数调给了久弘光直,而他自己则带领着师团部人员还有25旅团的一个联队,想择机从第三道防线发起反扑,在久弘光直率领的那一个联队规模的兵员掩护下,将学兵军出击的部队牢牢的咬住。

撕破日军第一道防线的速度出乎了欧阳云的预料。在望远镜里目睹那些出击的鬼子如同被收割的稻子一样成片的倒下去,他几要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在喜峰口的时候,就曾经碰到过这种事,一个大队的鬼子排着密集阵型发动进攻,结果,被一个连就给吃掉了。现在在昌平,竟然又发生了如此让人费解的一幕。

他身边,一个军部参谋长大着嘴巴,半晌回过神来说:“小鬼子是不死疯了?有这么送死的吗?”

欧阳云咧咧嘴,问他:“侦察分队有没有信息回来?”

那个参谋摇了摇头,正要说话,下面一个大嗓门喊了起来:“军座,紧急军情。”

欧阳云看下去,见是一个值班参谋,问道:“怎么回事?”

“城外的小鬼子出动了不下于一个旅团的兵力,往王家圩去了。”

欧阳云吃了一惊,然后自语道:“我说当面的日军兵力看起来不足数呢,吉柱良辅和下元熊弥这两个老鬼子竟然和我耍花枪。”心中暗自庆幸一直重视情报工作的收集,及时的发现了这一情况,不然等日军两面一起夹攻王家圩再行应变,肯定迟了。大脑飞快的转了转,他对身边的那个参谋下令:“立刻发电给黄浩,让他转向王家圩。另外,给我要成钢。”

“是!”参谋飞快的跑下城楼。分把钟以后,另外一个参谋将对讲机交到欧阳云手中。

成钢是军直属战车团的团长,该部一共有两个营的继光各型坦克,还有一个营的继光zj-1型装甲车。战车团因为需要补给油料,并没有从密云直接开来昌平,而是转道任丘,在任丘补给了油料之后,并护送着一个营编制的加油槽罐车连夜赶了过来,此刻,离他们到达昌平才仅仅一个多小时,战车团的驾驶员们全部在休息补觉。

步话机里,成钢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沙哑,这让欧阳云对士兵们的体力不禁感到有些担心。于是,他没有立即发布命令,而是以征询的口吻问:“成团长,现在派给你们作战任务的话,兄弟们有体力执行吗?”

成钢立刻来了精神,声音立刻大了起来:“军座,是不是要派我们团上,您就放心吧,大家精神好着呢。”

“你们吃过午饭了吗?”

“吃过了,到昌平第一件事,就是吃饭。”

“好,你们现在就到李家屯去,另外,我配备给你们一个营的步兵。你们的任务是,至少守住李家屯子一天一夜。”

和王家圩一样,李家屯是另外一个双方争夺的焦点区域。日军一旦占领李家屯,将断绝昌平和怀柔之间的交通线,并且,能够再进一步,直接威胁昌平和北平之间的交通线。在配合机步旅吃掉第18旅团大部之后,欧阳云让警卫团留下了一个营进行防守。现在日军虽然还没有向李家屯子进发的迹象,但是,欧阳云却丝毫不敢大意。

<

状态提示:第460章 决战昌平(十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