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仙侠修真>赝品帝国>第一百九十一章 脱身之计

一个驻守在淮阴城内麾下有三万大军的楚州刺史,一个首次率军出征就被人给暗算了正满肚子怒气领着数千精锐的金国未来名臣,一个为了能够保住江山社稷的殚尽竭虑的大宋官家,还有个在望仙桥上大把吃药大块啖肉大碗喝酒的大宋太上皇!外加一股正躲在幕后偷笑却不得不提的庞大势力,毕竟没有李道救过那个柳大人,没有李凤娘“无意间”把鱼寒收留赵芷嫣的事给捅了出来,现在的情况也不至于会有这么复杂。

五股来历各有不同却都不好招惹的势力,所能产生的影响在同一时间爆发,而作为他们打击目标的鱼寒等人不仅无权无势而且还带着一群无家可归的普通百姓,还真有那么点四面楚歌外加上天无门的意思。这要是换了个人,别说是进行反抗,怕是逃跑的心思都难以兴起。

鱼寒没有逆来顺受的习惯,更不打算让人把自己给弄去切肉片玩。因为他来了大宋这么多年没闹出点大动静也就算了,若是还要这么憋屈地命丧黄泉,那说出去得有多丢脸?当然了,作为一个混蛋要不要脸面都可以,但跟在他身边那些注定会被殃及鱼池的人呢?

不求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让治下民众发家致富过上安宁的生活,但至少要保证他们不会真被人当作了草芥,这完全是一个县令的份内之事!而不管是朱熹是辛弃疾还是凌文佑那些个自家兄弟,可以被自己糊弄但决不允许有旁人随便欺负,这是鱼寒的底线!更何况他现在还有个貌若天仙的娘子,那是能轻易受到伤害的?

不就是腹背受敌么?当年初来乍到的时候还倒霉滴掉进了金国铁骑的十面埋伏当中,不照样借着韶南天准备好的密道拣回了一条小命?危机,危险中藏着机会,放下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拆掉了心中那道最后的防线,任由那颗不安份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再借着朱熹和辛弃疾遭受打击一时间有些茫然的机会去做一点穿越者喜欢做的事,其实也还不错!

“贤弟,莫不如我们现在就趁对头还没法动进攻的时候突围,回喻口去踞城而守?俺就不信了,在这个时候谁还敢调动大宋官军的力量明目张胆地攻打大宋城池!”继续犹豫下去肯定是全军覆灭的结局,只有趁两股敌军还在做准备的时候打个时间差,赶紧开溜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而凌文佑最先想到的就是回到虽然算不上什么坚城,却是苦心经营了好几个月的喻口。

“凌大哥之计甚可,突围之时我们还可派一路人马南下去找桑伯,让他立即前来接应!”已经到了必须同舟共济的时刻,若是连帐内这些人都不能相信,那还怎么去应对这个危局?上官倩妤再次提到了那支被鱼寒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隐藏力量,实在是因为她很清楚即便是成功退守喻口,也无法抵挡住敌人的长期进攻。

“依二位先生之见呢?”既不表示赞同也没有提出自己的见解,鱼寒却向朱熹和辛弃疾发出了询问,只因为他到现在为止也不敢完全相信眼前这两位对大宋无比忠心的正人君子愿意跟着自己去胡闹,特别是那个以迂腐与愚忠著称且有着庞大家族需要考虑的榆木脑袋。

“断不可现在就撤兵,否则我等叛逆之罪将无法洗脱!”乍听起来还会以为是朱熹又开始犯糊涂了,依旧是对朝廷充满了希望,打算委曲求全以待来日能够鸣冤昭雪至少获得特赦。可实际上等这榆木脑袋做完了解释,鱼寒才知道人家不过是在习惯性地糊弄人而已。

公孙翕屠送来了最可靠的紧急情报,邱大监军已经加以了证实并道出了更危险更要命的事实,可问题是这些都属于没有公开的秘密啊!而鱼寒等人接到的那个广为人知的命令是驰援楚州驻军并听候调遣,如果他们在楚州大军还没有与金人有所行动之前就开溜,那可是抗命不尊是擅自行动是心怀叵测!一旦这个罪名被坐实,大宋官军在金人进攻喻口的时候袖手旁观甚至是联虏灭寇,还需要别的什么借口吗?想收拾鱼寒的那些人,怕是睡着了都得笑醒!

“元晦兄所言甚是,况且我等若回喻口,亦只是自绝生路之举!”和朱熹一样知道鱼寒提问的真实意图,却同样没有去和这个小混蛋计较什么,辛弃疾只是从纯军事的角度否决了刚才的那个建议。

身后是数千骁勇善战且实力尚存把他们恨入了骨头缝的金军,包括完颜承晖在内的所有统帅又吃过一次亏,想要继续采用偷袭的手段怕是很难取得成功。这个时候再去招惹那些个满肚子怒火的蛮子,从金军驻守的方向进行突围,就算是侥幸成功也必须付出难以承受的巨大伤亡。况且回了喻口城又能如何?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在宋金两国大军的轮番进攻下,最多也就能撑上大半个月!桑伯就算有天大的能耐,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他们接应出去?

“鱼大叔,要不咱就化整为零,朝罗殿跑?”一个看似可行的方案被彻底否决了,本着重在参与的原则,霍勖也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要说起来,他这还真不是在信口雌黄,毕竟如今的大宋境内除了喻口之外就只有罗殿还能为鱼寒等人提供一个立足之地。而且罗殿道路崎岖易守难攻,他们在那里又有着非常好的民众基础,身后更有个早就是自家人的大理国石城郡守,一时半会儿的还真不容易被人给收拾掉。

“横穿整个大宋国土去罗殿?你当这是在闹着玩?”有了两位先生的分析,凌文佑也知道自己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一章 脱身之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