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言情总裁>雄霸南亚>第三百一十一章 雄猫之墙

“哈巴德,200航空团请求起飞。”跑道上,苏联飞行员弗拉索洛维奇在无线电里面说道。

他是200航空团的团长,他们这个团,都已经换装了最先进的苏27战机。

“可以起飞。”耳机里传来了塔台的声音。

打开加力,两台a31发动机咆哮着,一百多千牛的推力,磅礴的力量,推动着这架战机,几乎和在航母上弹射起飞一般,战机迅速地滑跑,升上了天空。

电传操纵,操作杆异常轻巧,再也不像米格29那样,几个俯冲拉起,就将飞行员累得半死了,拉起来的战机,熟练地转向,在预定的空域开始集合。

阿富汗北部上空,一架巡逻的-2预警机,立刻发现了苏联人的寻常的举动,他们的战机,正在大量地起飞!

警报,警报!

白沙瓦空军基地,犀利的警报声响起,飞行员们从值班室里面出来,匆匆地跑向自己的战机。

近日来,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战机都是挂载好导弹,加满燃油的,随时都处于迎战状态!

坚实的洞库内,一架架的雄猫战机,被牵引车拉了出来,在跑道一侧集结。

侯赛因少将,虽然已经成了白沙瓦空军基地的司令,但是,这次作战,他依旧钻进了座舱里,要去一线迎敌!

尾部的41发动机,喷出火焰,地勤人员检查了尾焰状况良好之后,竖起了拇指。

松开刹车,雄猫战机在跑道上滑跑着,机腹下的四枚不死鸟导弹。机翼两侧挂满的麻雀导弹和响尾蛇导弹,都在反射着太阳光。

起飞,起飞!

一架又一架的雄猫战机,飞上了天空,而在基地的另一条跑道上,-3预警。-130电子干扰机,也开始了起飞。

这种级别的空战,狭小空域中将会聚集上百架的战机,只有-3预警机才能指挥得过来,而且,通过数据链来传输消息,效率远远地高过了语音命令。

为了避免苏联空军的威胁,在阿富汗上空飞行的-2预警机以及两架伴飞的-16战机,开始返航。探测距离更远的-3预警机,将接替-2预警机,担负监视和指挥的任务,同时,为了己方的安全,主要在巴基斯坦上空飞行,同时还有四架-16战机护航。

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先期起飞的二十四架雄猫战机,展开队形呈一字排开。横跨了上百公里的距离,看起来就像是一堵正在向前徐徐推进的墙一样。

这就是巴基斯坦空军在姆哈马德总统的授意下。演练出来的新的战术,雄猫之墙!

这些战机,排成一排,靠着他们的不死鸟导弹,提供一百公里的防御战线!

而在他们的后面,五十公里的距离上。是第二个二十架雄猫战机的编队,照样组成了一堵墙。

二战时期,战机在天上飞,相互咬尾攻击,击落。被击落,无线电里面的叫喊声,机炮声,呼救声,这是那个时代的特色,但是,进入了喷气式时代后,作战飞机的回转半径越来越大,这种场面,不可能再重现了,如果天空中飞机的数量过多,那么,飞行员们往往首先考虑如何避免自己相撞。

调集战斗机,类似于一堵墙墙一样的编队扫荡前方空域内的所有敌方空中目标,这就是“鹰之墙”战术,是美国在海湾战争中首先实用的战术,由于使用的的空中优势的15“鹰”战斗机,所以叫做“鹰之墙”,而现在,姆哈马德首先复制了这些战术,执行者是雄猫战机,那就是雄猫之墙!

也许,雄猫的对面会是阿三们驾驶的外表飘逸凌历的三角布局的幻影2000或是优美灵动的常规布局的“飞机场围墙”米格29“支dian”,甚至是达索公司骄傲的幻影4000;或是“外表光鲜的软骨病患者”苏27“侧卫”;也许还会是大海的另一端曾是雄猫们最初诞生之国度的14“猫们”或是/a18“大虫子”们……不管敌人是什么,雄猫战机坚定宣扬了它们的信念:这里是巴基斯坦的领空,神圣不可侵犯,谁敢放马过来,“管杀不管埋”!

当雄猫战机从白沙瓦基地西面,推进进入阿富汗北部的时候,对面,大批的土库曼斯坦军区起飞的战机,也同步进入了阿富汗北部空域。

双方的距离,在逐渐地接近。

耳机里传来了嘈杂的声音,对方也施加了无线电干扰。

“立刻启动反干扰系统,转到跳频波段。”侯赛因在无线电里面喊道。

他只要下命令就行了,后面的雷达官,开始紧张地操作。

平板缝隙雷达天线,本来波束就窄,抗干扰性能很好,以前用的是a-9雷达,几乎就不会被干扰了,现在,使用的是改型的ap-71雷达,抗干扰性能更强,所以,后舱的雷达官只是动了几个开关,就完全消除了干扰。

(当初,九十年代的时候,苏-27战机在台海巡逻的时候,遭遇了干扰,雷达上一片雪花,什么都看不到,后来,歼八2过去巡航,使用平板缝隙雷达的歼八2,在干扰中,雷达性能依旧稳定,可以锁定目标并且发射。)

同时,电台本来就是跳频电台,当发现干扰之后,开始自动跳频,到干扰最小的波段上继续工作。

通过数据链,他们不断地接收着预警机的信息,己方的电子干扰机,此时还没有开始工作。

最紧张的依旧是后舱的雷达官,开始依次给四枚不死鸟通电,激活,进入发射前的工作。

雄猫之墙,靠的就是不死鸟导弹!这堵墙,坚硬无比!

同时,对面的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一章 雄猫之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