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民国土豪>第二十五章 马步芳快顶不住了!

“呯、嗙、嘭……”在马步芳作战室侧面的休息室里传来巨大的打砸声,声音之大就连隔音效果相当不错的厚重木门都没能挡得住。

日科夫非常理解马步芳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火,无论是谁在面对着莫名其妙的丢掉阵地后又用惨重的伤亡捡回敌军业已放弃的防线,这已经不是亏不亏本的问题了,绝对是智商问题,尤其根据苏联教官做出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前线部队本该在二线布防节节抵抗,为马家军争取宝贵的时间。

然而前线指挥官的选择却是像被激怒的蛮牛似的不管不顾的冲了上去,用近千人的伤亡夺回了被自己轻易丢掉的阵地,而敌方的消耗仅仅是一些新式地雷而已。

最可恨的还是这该死的指挥官居然还恬不知耻的上书报功,而真正让马步芳怒发冲冠的正是前线指挥官那洋洋洒洒的报告:本部血战一场,夺回阵地,敌军遗尸累累,我方反攻指日可待云云。

“嘁……”日科夫扯了扯嘴角,心中不屑至极。每个‘本事强不如生的强,干得好不如拍得好’的组织在其强盛时当然没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到了生死一线的时候绝对会闹出这样那样的笑话,就算是马家军这样的家族式军阀也难以避免。毕竟忠心并不代表着能力出众,尤其是家族式军队的选材面更加的狭窄,而与长官沾亲带故又助长了下级军官放空炮、吹巨牛的德行,要不是自己的启蒙老师是中国人,日科夫绝对不会将已经被中国人玩得炉火纯青的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之类的官场伎俩了解得如此透彻。

深知这类旧式军队弊端的日科夫顶着马步芳的不满将手下作为观察员派往前线,总算在马步芳被各种‘重大胜利’的消息煽呼得准备大举反攻时得到了真正的前线情报。这下马步芳也不准备反攻了,自己跑到休息室玩起了‘雷霆万钧’这样的行为艺术!

“我说,你们就没有教过那些家伙怎么利用阵地工事吗?不会是你们带着他们修好工事就算完吧?这些连咱们民兵都不如的家伙可是得从怎么在工事里开枪教起啊!”日科夫怎么都不认为自己精心打造的市内防线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教了的,就是外围防线开战时我们还在给他们突击培训来着,可这些人死板的比德国佬还德国佬,让守阵地就呆在工事里纹丝不动,让做预备队只要上头没发话就是前边快要失守,一线哭着喊着要增援都不管不顾。敌军从侧翼突击,如果没有进入他的射界就当没这回事,你要让他主动出击吧,他就只会派出传令兵等命令。一旦与敌交火,就会一招:‘机枪掩护,全军突击’硬是把步兵当骑兵用。幸亏对面的没用大炮,要不这十来个小时死上万把人跟玩似的!”觉得自己被冤枉了的部下也开始抱怨。

“这帮人能够用热武器打出冷兵器时代的风范也算是不容易了吧?我们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啊?”一位从城市外围防线退到市内,又从一线败退到二线,而且眼睁睁的看着几百人在一堆钢珠中翩翩起舞的军官暴露出他迟迟不得提升的原因大概就是这条染毒的舌头吧?

“不,是对面太强了。至少守军的悍不畏死绝对不低于我们最忠诚的战士,而且守军的装备除开炮兵以外也不弱于红军,咱们的边防军的装备还不如他们呢!别忘了,对面可是在进城后连迫击炮都没怎么动用过的!”日科夫的副手,一位赶上了一战尾巴,成长于红白大战的校官对满肚子‘有本事换上咱们的战士试试’的教官们提出了警告。

“你的看法是?”日科夫对于这位经验丰富的副手的意见还是非常重视的。

“不要小看了对面的家伙!他们战术配合及其默契,而且对城市战有着自己的理解,而且配备了专门的装备,虽然双方都没有使用大炮,但就算是我们红军亲自上阵也很难将战斗打的如此轻松。”副手说出了自己对于对手的看法!

“这报告交上去上头也得信啊!火力防护均远远超过苏维埃现役所有坦克的重型坦克,火炮配备数量超过红军所属的野战部队,而单兵武器更是甩开红军一条街!这还是那个拖着辫子、眯眯眼的落后咱们几乎是一个时代的国家吗?我可不想回去后就到军医那里报到!”日科夫苦恼的说道。

“要让上头相信连合格的炮钢都无法生产的中国拥有着比苏维埃更好的武器装备,而根据情报这些装备还特么是中国自行生产,咱们是不是要给上头每人灌上三千毫升伏特加啊?要不这么做的话,我可没有办法让上头相信这是事实!”副手也没什么主意了。

“报告上就写马家军溃兵报告发现敌军大量重型坦克,派出侦察的苏维埃战士找到了大量的履带痕迹,但是在试图接近坦克营地时被对方警戒人员发现,战斗中相机被毁,胶卷曝光,所以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对方拥有极其先进的重型坦克,可能需要情报部门进一步核实。对方武器先进,训练得法,但如同雇佣兵一般极为惜命,没有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根本无法与伟大的苏维埃红军相提并论。”对中华数千年来的官场行径精髓极其了解的日科夫终于决定还是模糊情报,先拍拍上峰马屁,弄得报告粗一看详尽无比,细一想毫无责任,真不愧是由集文秀才、武进士为一体的中国老师启蒙的。

“这样写的话……”副官想了想:“就这样吧,至少不会被上头一把撕掉报告洒在你脸上,反正咱们的人也


状态提示:第二十五章 马步芳快顶不住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