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三国醉龙图>564.第564章 入济阴俘获谍兵

“回禀军师,甘宁已经查处今次曹军为何突然不战而退,并把整个济阴城白白送给我们的原因了。”事后,甘宁立即前往徐庶帐中,向着徐庶汇报着此等重要军情。

徐庶听后,不由得停下与众人交谈的话题,转过了向着甘宁说道:“哦?不愧是甘宁将军,果然有一套,竟然这么快便探出敌人的阴谋了,将军快来说说到底是什么,也让我们大家想一下破解之策。”

甘宁随即扫了一眼屋内众人,发现不过是赵云、颜良、陆逊、太史慈、陈宫、高顺几人,全部都是主公麾下心腹将臣,甘宁这才开口说道:“曹军早在我大军攻城之际从其他城门撤退而逃,故意留下五千军士用来抵挡我军进攻。而在这之前,那程昱和夏侯惇竟然令军士在济阴城中埋下大量的火油火种,并且派遣了百余名心腹之士藏匿在城中各处,只等我大军全部进驻城中封闭城门后,便准备趁我军不备点燃城中所有火源,打算让我们十万大军全部葬身在这济阴城的火海之中。”

“什么?”果然在甘宁话音一落,军帐内的所有人都忍不住震惊不已,纷纷不约而同的惊讶出声来。陆逊更是忍不住再次问道:“甘将军说的可是实情?”

甘宁当即斩金截铁的说道:“甘宁说的句句都是实情,就甘宁的拷问,而且就那些俘虏的表情来看,绝对没有说话,这件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这些该死的曹军,他们竟然想要将我十万大军葬身火海。而且他们撤退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这济阴城中的百姓吗?那可是数以计万的百姓啊,难道这些曹军就忍心让这些百姓与我们一起陪葬?”高顺不禁咬牙切齿道,高顺当年跟着吕布,而吕布则投靠之董卓,所以当时高顺只是尽职武者忠义,对于董卓火烧洛阳一事并未有过多的阻拦。其实就算高顺想要阻拦也是没有资格去阻拦的,多少人都劝说不住董卓,更何况自己一个小将呢。

而在押解百姓一路前往长安之事,所有的一幕幕,高顺可是看的一清二楚,成千上万的百姓无家可归、暴尸荒野。在那一刻,高顺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一股罪孽感,索性在跟随赵煜以后,赵煜所执行的亲民惠民利民政策,使得高顺算是见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英明之主。高顺相信,只要主公与曹操、刘备、孙权展开大决战时振臂一呼,那冀州、幽州、青州、徐州所有百姓将全部会投入主公麾下,为主公征战沙场,为主公而战,为自己幸福的家园而战。

今次在听到甘宁所说的曹军打算再次利用这种火烧毁灭全城的方式来消灭乙军,高顺当下不由得大怒,随即冲着甘宁道:“想必甘宁将军已经得知那些敌军的埋藏之地,还请甘宁将军告知,高顺愿意领兵去将那些天杀的曹兵全部擒获斩杀,以绝后患。”

只听一胖的徐庶慢慢开口道:“两位将军不必着急,这件事我们必须做的神不知鬼不觉。一百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想要一举擒拿,必然要费上一番功夫,我们千万不能惊动这些人。尤其擒拿他们之后,不要急着将他们斩杀,而是把那些火油火种全部找出了收集到一起。”

高顺听后不由得急切道:“军师,这些人都是天杀的,难道我们还要放过他们吗?高顺恨不得一刀一刀宰了他们。”

只听徐庶说道:“这些人当然要杀,不过在杀之前必须要让他们先为我们做一些事情,否则这些人便无一点价值了。”

高顺一心想要急着斩杀济阴城隐藏的曹兵,不由得急切道:“军师的意思是?高顺愚钝,还望军师明示之。”

徐庶看着高顺那急切的样子,不由得当众说道:“既然那曹军把整座济阴城都拱手让给我们,并以这济阴城和全城的百姓为诱饵将我们葬身火海,那我们便将计就计。把这些火油火种全部找出来,把那些潜藏的纵火者全部抓起来,结集到济阴城的市集上,当着全城百姓的面审判这些人。让济阴城的百姓们得知曹操的心狠手辣和无情无义,如此一来我们便无需在做这些百姓们的工作,他们自然会乖乖的投降我军。”

徐庶话音一落,众人全部眼前一亮,不由得露出欣喜的神色,赵云更是忍不住赞道:“军师果然好计策,如此一来,济阴城的百姓们将全部反曹,全力支持我军,接下来追击曹军攻打陈留,有这些百姓们的全力支持便更加容易了。”

忽然只见徐庶一声令下道:“高顺、甘宁、太史慈听令。”

“末将在。”高顺、甘宁、太史慈三人纷纷上前拱手拜道。

徐庶当即下令道:“遣你二人各领特种和陷阵营两百前去济阴城内抓获那些潜伏的曹兵,太史慈将军则引着一百军士前往城中收缴那些藏匿的火油火种。所有行事必须小心翼翼进行,千万不要让敌人有所察觉,一切行事完后,派人通知,大军进城,与济阴城集市内公开审判那些曹兵。”

“末将遵命。”说即,高顺、甘宁、太史慈三人便准备退去,徐庶却突然有叫住高顺和太史慈留下,另有重要之事交代,众人见状皆知是隐秘之事,纷纷离席,只留下徐庶和太史慈两人在军帐内。

待所有人都离开后,太史慈不由得开口问道:“军师让太史慈和高顺将军留下,莫不是还有什么重要事情叮嘱?”

只听徐庶缓缓说道:“高顺将军在抓捕敌军时,请勿要一网打尽,放任一两人逃窜,最好逼着他们去纵火火烧济阴城。”


状态提示:564.第564章 入济阴俘获谍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