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顷,一位中年道人步入此间,目不斜视,看了安清冕一眼,只觉对方如幽冥广虚,浩渺无方,深不可测,他心底一颤,迅速收回目光,施以道揖,道:“封肃尧,见过宗主。”
安清冕目有赞赏之‘色’,“封师侄不愧当世英才,此番得成天象功果,却是没有‘浪’费我一番苦功。”
此话一出,封肃尧脸‘色’微变,他已经感到右方有两道目光,直直‘射’在他身上,他暗叹一声,收拾好心情,道:“宗主厚恩,封肃尧自是不敢辜负。”
安清冕微微颔首,“封师侄即修得天象功果,‘门’中当有赏赐,封师侄且听旨。”
封肃尧又是一礼,“封肃尧听候宗主法旨。”
“封肃尧德才兼备,武功卓越,为‘门’中立得功劳无数,功勋彪炳,史册风范,长存汗青,即日起,封肃尧当可在汗青庭功德碑留得名姓,万世流传,另赐抱真瑞阕‘洞’天,以做道场。”
封肃尧再施一礼,“多谢宗主厚赐。”
安清冕点头道:“且入座吧!”
此话一落,有金童搬来法坛一座,到了封肃尧面前,脆生生道:“封真人,此坛摆于何处是好?”
随着这金童话语一出,顶上五真,齐齐把目光投来。
这清穹顶上,法坛可不是随便放的,左侧为外修一脉,右侧为内修一脉。
现在左右乃五五而分,均是两座法坛,洗、杜、魏、晏,四位真人,相对而坐。
现在多加一座法坛上来,众人无不把眼光望来。
封肃尧这座法坛无论摆在哪一方,都是默认加入哪一脉,对于‘门’中均衡之势,皆要打破。
魏、晏两位真人,在心里自然是希望,封肃尧把法坛置于自己这一方。
封肃尧当年也是内修部族之一,虽说后来投了外修,但在晏胤秋看来,这是封肃尧以期突破,做出的选择。
封族不似他们这等巨族,掌握有无数好物,封肃尧穷酸的很,为了修至紫府三重境,差点就把家底掏空了,好在封肃尧天资卓越,的确是美‘玉’良才,不少人认为,当时唯有他最有希望突破。
可封肃尧很尴尬的是,他并没像安清冕说的那样,功勋彪炳,虽说他有突破天象的潜质,但没有卓绝功劳,宗‘门’如何扶持于他?
真要扶持他,他人安能心服?
可是对于宗‘门’而言,多一个‘洞’天真人,宗‘门’实力就增长一分,对外话语权也是一个重要筹码。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于公,应当助封肃尧一臂之力,于‘私’,封肃尧当不得这样的助力。
封肃尧也不是蠢辈,当然明白自家身上的尴尬境况,他当时就做出一个选择,倒内向外,不仅如此,因为外修放养弟子的原因,封族从此内修变成外修,自然不能如往城般,由多数封族人供养少数封族人,安坐‘洞’府修炼。
封族出外历练的子弟无数,当然,因此遭受折损的子弟也是无数,这些年下来,封族有修为的,死伤多达七成以上,如此大的伤亡,也为宗‘门’立下不少功劳。
虽说这功劳不是封肃尧亲自立下的,可总是他带头的,也算是有个说道,而从宗‘门’方面考量,多一个‘洞’天总是好事,这才有了今日景象,封肃尧步如天象。
在宗‘门’上升阶段,这个时刻,宗内其他修士,无有人可与他争锋,与其说封肃尧选择及时,不如说是恰好有个机会,给了他而已,便是他不做选择,宗‘门’也未必不会助力。
现在摆在封肃尧面前的,明面上有两个选择。
一是坚持外修身份,二是恢复内修身份。
虽说封肃尧身上有安清冕相助之恩,但同时,往日封肃尧为内修时,诸多族部也颇为照顾封族,彼此也有几分情谊。
此时,不光内修真人们期待封肃尧的选择,外修诸真,也心有期盼。
便是楚谦君这个副宗主,也‘露’出几分关心之‘色’。
唯独安清冕,自始至终不见分毫颜‘色’,似乎对于封肃尧的选择,并不怎么在乎。
本来那金童,还以为封肃尧会考虑一番,没想到封肃尧闻言之后,十分果决,几乎是想也未想,大手一挥,指向一地,“此坛立于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