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清末恶匪>第二百七十四章舰艏的问题

盯着这张图纸上的战舰三视图,高鸿升就好像便秘一样揪揪着脸,怎么新技术给出了这么多,怎么为什么在这个战舰设计图上看起来还是老一套,依然是个多炮塔的小怪物。

粗略的只是扫了一眼,高鸿升就能看出来这是后来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级的稍微改装放大版,哈布斯堡级的设计本来是舰艏是双联装炮塔,舰尾是个单装炮塔,这个由于船体好像放大了一点点,使得船尾也可以装下一门双联装火炮,两个烟囱,同样延续着君主级的设计,船体臃肿的中部沿着船舷两边上下两层布局的12门150毫米单管炮廓,特别是那个该死的舰首依然保持着奥匈帝国的战舰传统,刀锋一样的撞角。

而高鸿升眼前这个设计图也基本上也可以看成是“君主级”的放大版,一点点的新意都没有,这使得他心中对波珀有些怀疑,这真的是那个设计出联合力量级战列舰的家伙吗?

失望的抬起头,看着惴惴不安的波珀,高鸿升一点没给他留脸面,没好气地说道:“在这艘战舰的设计图上,我没有看到一点点新意,如果是这么一个破烂玩意,还是不要浪费他好不容易挤出来的造舰资金了。”

说完他转过头带着有些怜惜的目光瞅着脸已经黑下来的费迪南。

听了高鸿升对自己设计的战舰给出这种评语,波珀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鼻子下巴的两撇翘胡子现在真的翘了起来,憋着一个大红脸道:“高先生,我不认为我设计的战舰有什么不对,各国的战舰不都是这个样子吗?虽然我们的吨位小一些,但是我们的船台只能建造这么大吨位的战舰。”

听波珀这么辩解,高鸿升真有些生气了,冲着费迪南招了一下手,示意他过来跟他看看图纸,然后转过头,黑着脸用食指指着桌子上,战舰设计图的舰艏位置道:“这跟吨位没有关系,波珀,我问你为什么战舰要搞一个撞角出来,难道就因为你们使用撞击战术赢得了利萨海战吗?难道你不知道舰炮的射速比起那个时候提高了五六倍,你还有机会冒着漫天的炮火对敌舰进行冲撞战术吗?”

前无畏级的舰首大部分拥有撞角,这还真是受奥匈帝国的影响,在首次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舰之间的战斗“利萨海战”中,双方的舰炮对轰中根本无法将对方击沉,最后奥匈帝国的旗舰“费迪南德马克西米兰”号装甲舰全速撞击意大利的“意大利国王”号装甲舰的舷边使其严重向右舷倾斜,然后随着“马克西兰”号缓慢后退,造成“意大利”号右舷破损并且在自己的动能和破损涌入的海水影响下向左舷倾斜,最后侧翻并且沉没,从而决定了这场海战的结局。

此战过后,受其影响欧美各国建造的铁甲舰大部分都是带有舰首撞角,所以在甲午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撞击日本主力舰“吉野”号,是有着光荣的海军传统的,不是一时的激愤行为,而是在当时撞击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海战手段,否则各国也不会无聊的都在军舰的舰首都装上撞角。

可是舰船装上撞角之后最主要的毛病就是降低船速和降低适航性,特别是风浪大的时候,战舰很容易出现埋首的现象,影响前甲板的主炮射击。

“高先生,目前大多数的国家战列舰的舰艏都是有撞角的,我们难道应该放弃战舰的撞角吗?”波珀一脸无辜的说道。

“好吧,好吧,我被你打败了。让我们一点点的来说说你的战舰设计方案中的不足之处。波珀,利萨海战时你们的战舰主炮射速是多少?五分钟一发还是六分钟一发,现在你们的双联装炮塔的舰炮每分钟射速是多少?如果采用新式的炮架现在射速是多少?两分钟三发,还是一分钟两发。原来的战舰主炮的有效射程是多少?一千米,还是甲午海战中的两千七百米?现在采用新式的观瞄系统之后,主炮的有效射程最少可以达到七千五百多米,什么船可以冒着炮火冲到另一艘战舰的跟前?冲撞战术早就过时了。不要舰艏冲角,采用最简单的垂直舰艏,澡盆一样的亚地里亚海不需要太高的适航性。”高鸿升有些生气了,自己一个劲的扇着小翅膀,就是希望奥匈帝国强大一点,可是,不提那些腐朽的官僚们,本来应该走在时代前沿的舰船设计师怎么还会这么保守。

最好的舰首形状其实是飞剪艏,这种舰艏的形状是根据飞剪式帆船的舰艏形状而来,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舰艏水线上部外飘,并与下部垂线圆滑过度,同简单的舰艏倾斜设计不同的就是在那个弧度上。

相比起垂直舰艏和倾斜舰艏,飞剪艏不但艏部体积较大而拥有较大的浮力储备,同时由于舰艏外飘的角度随干舷的升高而不断变大,当船艏没入水中时,浮力是以几何数增长,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船只“埋首”的问题,提高舰船的抗沉性能和在高海况下纵向(俯仰)的稳定性。

不过飞剪艏也有它的不足,首先一点就是这东西制造工艺比其他舰艏复杂,而且需要万吨水压机等大型设备对舰艏进行冷锻,不适合大批量生产,同时价格高昂,还有就是增加了甲板长度,增大了干舷侧面积,在战列舰的侧眩互相对轰中这就意味着被敌人击中的概率增加了。

而且目前来说奥匈帝国的锻压能力还无法达到那个程度,起码万吨水压机还没有,不过这个大型重工设备已经在斯柯达兵工厂二期扩建的工程当中了,特别是高鸿升还想用万吨水压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四章舰艏的问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