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穿越重生>穿越1879>第197章 中英大炮战

蔡锷的军队取得江孜大捷后,把英军赶出了江孜县城,当地的藏族老百姓重回故土,载歌载舞感谢中华帝国的国防军,给他们献上洁白的哈达。

英军少将威廉·吉姆,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毕业,优等生。此人原来在北非和印度殖民地服役,在战场上击败过法国和德国名将,十分熟悉兵法,他接到英军驻印度的司令明托的电报,听说中国人在江孜取得大战的胜利,他很不服气,带着两千英军和一万印度仆从军,气势汹汹赶往江孜。他给明托回电报,夸下海口:“一个星期之内,我必将大英帝国的旗帜插满江孜县城!我要让西藏成为大英帝国的囊肿之物!”

威廉·吉姆很快率兵赶到了西藏,他们屯兵在年楚河两岸的峡谷地带,和中国的军队对峙。威廉派人察看了战场,知道中国的飞机是真实的,为了防止被轰炸,他特意选择在山谷屯兵,这样陡峭的地形和高山,不利于飞机的飞行。这样中国的军队就只能和英军拼火力,这一点,他相信英军有绝对的优势。可惜,他遇到了强劲的对手——蒋百里的炮兵。

接到英军再次进入西藏的电报后,李经述给蒋百里发电报,让他格杀勿论,务必将侵略者赶出中国。

那天,东南风劲刮,高原的空气里,燥热在扩散。地形和方向对英军来说较为有利。一开始,威廉亲自上阵,向天拔出指挥刀,口里不停喊“fie”,“fie”。英军的炮击相当猛烈,似乎想要把他们所有的库存炮弹打光一样。中国的军队前沿阵地遭到极大的破坏,时不时还有一发重炮炮弹“咣”地在在年楚河里爆炸开来,激起一排排水花。

威廉想借助英军的猛烈炮火击溃中国的军队防线,和中国的军队决战。蔡锷问蒋百里是否撤退,回到江孜城里打防守战。蒋百里摇摇头,指挥预备队冒着炮火冲上去,填补了先前的空白,他说:“这次英军来势汹汹,不能轻易退却,必须给予英国的军队以最沉重的还击,逼英军出动步兵主力来争夺前线!到时候,我的大炮兵战术才能发挥巨大威力!再说,我们身后就是藏族同胞,我们无路可退!不能让刚回家的他们再经历一次炮火的摧残。”

闷热的森林里,成群的蚊子在嗡嗡乱窜。中国的军队艰难地坚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风向开始转向,从东南风变成了西南风,蒋百里看着炮击用的地图,哈哈大笑,对蔡锷说:“英军的末日要到了!”

刚才因为炮击风向对英军有利,双方阵地6000米的距离,很难精确射击,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风偏!按照中国装备的87毫米的大炮性能来看,这距离上,风偏能够达到二十米左右。因为当时大炮的膛线设计尚不完善,炮弹自重过轻、炮弹气动外形不够流畅圆润,即便是最精确地对敌军炮兵阵地进行定位,二十米的误差也足够让所有的努力白费、让炮弹白费。

风向转变,蒋百里当然不会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反攻机会。他亲自到中国的军队的重炮阵地旁,忍受着重炮射击带来的轰鸣声和震动,专心地看着炮兵参谋们在地图上画着简解示意图,不时指点。炮兵们见到蒋百里将军,信心倍增,决心要一战中击败对手,这几乎是一场中英炮兵的较量,是一场关于军人荣誉的较量,双方都不敢轻视对手!

蒋百里给士兵们鼓气:“兄弟们,我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强悍的对手,但我们中国炮兵的荣誉,就靠你们了!我将和你们并肩战斗,战斗到底!直到把英军赶出西藏,赶出亚洲!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炮兵的指挥们齐声喊道!他们有条不紊指挥着,观察炮兵们的罗盘,再从指挥地图上调出数据,转动炮兵简解卡板,得出基本参数后,加上炮兵阵地与地方阵地的高度差、风速风向等数值,很快就拿出一个标准基线射击诸元。即炮兵阵地中央虚拟线上的火炮射击诸元,其他火炮应该参照这个数据进行射界左右之调整。

“开炮!”一场参数调整好之后,蒋百里下令开始反攻。

过了半个时辰,“轰隆轰隆……”震彻心肺的爆炸声,在英军的阵地上响起,在大峡谷里回荡,回声都振聋发聩。英军105毫米的炮弹阵地上被炸开了一个巨大的大缺口,掀起了一阵泥土暴雨,爆炸点中心附近二十米之内的英国官兵不死即重伤,一时之间,阵地上救人的、后退的、呼叫上帝的、躲避的……乱成一团。

蒋百里在军用望远镜里看到这情景,指挥中国炮兵继续猛攻,接着,又有十几发重炮的炮弹落在英军的阵地上,这次的落点,与上次相比更靠近土垄,一发炮弹就落在督战重机枪阵地的附近,强大的冲击波将英军四十公斤重的马克辛重机枪推翻,褐色的泥土飞溅到在这指挥的英国陆军少将威廉的身上,他拍了拍裤脚的泥土,骂了一句,“****”,就要求副官命令英国炮兵用力还击。

中英炮兵的大决战开始了!

一般的人,分析炮兵的战斗力,喜欢去看炮的数量、型号、口径、威力,但其实,炮兵的关键在于人——炮的威力发挥在于指挥的人,特别是对视界外目标遂行炮击任务时,人的重要性立即凸显出来,炮兵射击指挥仪器的重要性立即凸显出来,炮兵地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所以,炮兵,更多的是脑力对抗,是计算速度和精度的对抗,中国的炮兵,都是李经述总统特批,从大学里招收的国防生,所以理论


状态提示:第197章 中英大炮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