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矛盾,也就如此这般的被放在了明面上!这让底下的群臣在吃惊的同时,也不由得怀疑,这是否是宋仁宗将要动手削藩的前兆!还是说这襄阳王的手段,已经逼得宋仁宗不得不亮出皇帝的权威!这个时候,没有人在意这十五人的死了,大家都在想,这到底是一个讯号,还是只不过是一次误打误撞的巧合!

“荒谬!吴文峰,你可知罪!”待大殿上的气氛渐渐凝滞的时候,独坐在高位上的宋仁宗终于表明了他的态度。他用自己的言语,亲自证明了他是有多么信任自己的叔叔,这个大宋土地上唯一的藩王。

“襄阳王作为朕的皇叔,其人远在襄阳,又怎么可能对京中的大臣实行如此大规模的刺杀!而且,身为皇族,皇叔对大宋的财政和军事关心,那是理所应当的!又何来意见不同便要把人刺死的说法?再者说,你又有何证据证明这信是皇叔亲自所写?”将那一摞子信扔在地上,宋仁宗摆明了是不相信。他的脸色涨的发红,瞳孔也微微变大,粗浅的看来,那就是一副信任之人被冤枉后盛怒的模样。只不过你看他说话的言语,将断绝来往后的刺杀变为意见不同便要将人刺死,这样的说法在朝臣的心里深深的划下了一刀!也让他们对这襄阳王起了一丝警戒。只不过,这都是在无意之间完成的,现在的众臣,并没有心思去分辨这样的事,他们一心关注的,只有这次吴文峰汇报的结果。

“官家,臣绝无虚言。这些信,臣的的确确是从各位大臣的书房中搜出来的,有些甚至还藏在了密室之中。而且臣检查过,在每一封信笺的上面,都有独属于襄阳王府的标记,只要拿出来一看,您绝对就可以知道,这信绝对出自襄阳王,不可能有第二个人仿冒。”感觉到皇帝的震怒,吴文峰当即挺直了后背跪在地上。他那倔强的表情,从身上透出来的刚正,让大家浑然以为,好像有第二个包拯出现在这大殿之上。而他所说的话,也不由得将大家的关注点由皇帝对襄阳王的信任变为这信到底是不是出自襄阳王。

“这是真的?”听着吴文峰的话,宋仁宗好像也对这标记有了兴致,开始打量起下面那些散乱的信笺来。

“臣以性命保证,绝对是真的!这里面的每一封信笺,臣都有做过实验,无一遗漏。而每一封信上的字都告诉臣,只有襄阳王的人,才会使用这样的信笺。”跪在地上,吴文峰做出了豁出性命的承诺,也让大家亲眼见识了一下制作信笺的工艺之神奇。他用太监总管陈林拿出来的茶水随意的找了一张信笺打在右下角,在片刻之间,那右下角就出现了非常绮丽的花纹,像是鸟儿在翱翔,鱼儿在畅游,带着不一样的美感。

“这是什么?”在吴文峰拿着那张纸展示给朝臣和宋仁宗看的时候,所有人都对着花纹的意思表现出了好奇。而其中有几个白胡子老头,皱着眉打量着那信笺的右下角,觉得这花纹好像似曾相识。

“回官家,此乃先秦时期的一种文字,更是始皇所刻的传国玉玺上的文字。为了这个花纹,臣请教了很多富有学识的老先生,而其中有人告诉我,这个字在先秦时期意为爵位的爵。试想,在我朝,还有谁敢用这样一个爵字的标记呢?臣认为,除了襄阳王有此胆量和资格,没有其他人会去使用这样的标记。而这种文字是被始皇用来篆刻玉玺的,玉玺乃国之重宝,不可轻易示人,可见襄阳王内心用意。”吴文峰的话说到这已经很明白了,就差直白的说,襄阳王要造反,所以在拉拢朝廷官员,而官员们一旦不从,则会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所以陛下,请你下旨把襄阳王抓捕归案吧!我们一定要先下手为强啊!

“太师,你对这吴文峰的发现,有何想法啊?”看着大殿之上又因为吴文峰的话静寂了许久,没有一个人敢发表观点,宋仁宗不得不又拉出自己的岳父来做挡箭牌,至少让自己有一个表明观点的缓冲。

“回官家,臣觉得,吴少卿的话虽然在理,但还需思量。襄阳王作为皇室成员,自然对我大宋是忠心耿耿,不过为了朝廷百官计,为了那十几条冤魂计,臣觉得还是应该召襄阳王入京,以求真相。”听到了宋仁宗对自己的点名,跟着百官一起当雕像的庞太师也只能出列。不过他倒是没有像吴文峰一样极端,认为襄阳王的罪责等同于谋反,但是他却同意让襄阳王奉召入京,毕竟十五条人命,不能说算就算。可以说,这样的回话是两不得罪!既夸了襄阳王的好,又说了吴文峰的妙,没有了包拯在场,庞太师对这些朝政也没有了极端的想法,而是两面谁都不得罪,比那水中游走的鱼儿还要滑溜!

“糊涂!太师,你怎么能为了区区标记,就劳动皇叔从襄阳赶来呢!”然而,这样折中的想法却并不让宋仁宗满意。他完全的表现了对吴文峰的不满,对襄阳王的信任。

“你可知道,皇叔现在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舟车劳顿,这对于皇叔的健康,那是多大的损坏!为了一个小小的标记,就要劳动皇叔从襄阳那么远的地方赶至汴京,你们于心何忍!朕对皇叔,那是百分百的信任!同为赵姓皇室,朕相信,皇叔一定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吴文峰,此事不必再议。这十五人的命案,你还要继续追查下去,朕要看到更多的证据!”

宋仁宗一番话,就此奠定了今日吴文峰举证的性质,更是告诉众臣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襄阳王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五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