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一九零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革命根基稳固
位放在火上烤一样。”宋复华笑得畅快,说道:“那咱们就好好商议一番,把这监察机构和章程都确定下来。”

革命联合阵线虽然把革命力量团结了起来,但却没有彻底结束各行其是的弊端。分布于各地的革命团体成员还是向着各自的首领进行汇报。听取着各自首领的指示和命令。

委派黄和陶成章担任监察官员,还要赋予特别的权力,这一方面表示了复兴会的大公无私,另一方面也是把他们所属团体的成员的指挥大权集中起来,以便统一指挥。

黄和陶成章未必便不明白复兴会的用意,但这事情即使摆在明面上。也是说得过去的理由。而宋复华以委婉的方式加以解决,倒也无可厚非。

…………

随着根据地的初具规模和相对稳定,钱粮便使军队的扩充计划可以落到了实处。相对而言,革命军的招募比之清军,则更具有吸引力。

金龙镇十字路口的墙壁上,贴上了一张醒目的布告:“……各民族百姓,皆为中华子民,革命军政府皆以善政待之,皆使之不受欺辱贫苦……今革命军欲解万民于满清暴政。东征西讨,所向势破竹。且纪律十分严明,不动百姓一丝一粟;公平买卖,价钱交付十足。凡良善百姓,切莫怀疑畏缩,踊跃参军入伍,推翻满清,驱除暴政。以共享安乐生活。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流传。西南革命军政府滇省军区宣!”

几个不同民族的革命军士兵站在布告下。轮流用不同的语言大声宣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百姓。

布告是军政府所定的统一模式,比较通俗,没有了那些之乎者也。本来就是给老百姓听的,弄得文绉绉的,读起来费劲。听起来不懂,跟没有差不多。

人群中有汉人、苗人等民族,还有赤着双脚,披着羊毛织成的斗篷的彝人。

“驱除暴政,革命万岁。”几个士兵终于念完了布告。振臂高呼,但下面的听众却没有应和,眼光里充满了惶惑和好奇。

“只要会喊这两句,便有一两盐巴可拿。有参军入伍的,每家发盐巴五斤,分田十亩。”革命军士兵不以为意,这种情形已经遇到了多次,到最后还不是多有改变。

听到盐巴两字,人群中起了阵骚动,虽然不多,可关键是白拿啊!就同卖东西搞赠送一样,不管是什么,不拿白不拿。当兵入伍,更是有五斤盐巴,十亩田地呢!

“驱除暴政,推翻满清,革命万岁,革命军万岁。”几个士兵再次高呼,然后再次鼓动,指点着,不远处早已经支起了竹棚,一车车的盐巴堆积,一排士兵已经做好了发放的准备。

人群中飞快跑出两个衣衫破烂的年轻人,来到棚下,装模作样地询问一番,高喊了口号,然后各自捧着一小包盐巴,喜滋滋地嘀咕片刻,又跑向招兵处。

这么简单哪,在榜样的力量下,还在犹豫的人们纷纷奔了过去,立时便响起了南腔北调的喊叫声,“驱除暴政,推翻满清,革命万岁,革命军万岁”。

五斤盐、十亩地,充抵军饷,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条件,对于贫困的百姓来说,那便是一人当兵,全家不饿。滇、桂、黔交界的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亦是贫困地区,到了近代犹未改变。

当然,想得到这些好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当了兵,便要奋勇作战,若是畏怯逃跑,则家属也要受到处罚。革命军政府的意图也很明确,给你土地好好生活,同时也将你的利益绑到了土地上,将你的家眷亲人与你在军中的表现联系起来。

先分满清官员家田,再分官田,不够再用其他方式补偿。

再加上已经施行的《革命军兵役法》、《革命军伤残抚恤法》、《革命军家属优待法》等,基本上解除了士兵的后顾之忧。

“俄耶要当宾。”一个彝人挤上来,怪腔怪调地说道。

这个彝人身材又高又大,头上黑布缠头,打着赤膊,光着双足,只围着一块麻布,肤色黝黑,站在那里,就象半截铁塔似的,样子十分慓悍威武。

一个彝族士兵立刻走上来,充当翻译,一问一答,然后再转述给旁边的书记官。

依布,男,二十二岁,彝族,身高六尺一,家有一妻二子一女……书记官刷刷记录着,却被一阵喧哗声打断。

招兵点旁边放着几根五十余斤的大铁棍,算是体检的器具,只要能举起来三次,便算是合格,简单而快速。一个壮汉不仅举了起来,而且还能挥舞自,引起了旁观者的欢呼。

依布见书记官移目观看,不由得眉头一皱,不满地哼了一声,大步而去,抓起一根铁棍,也舞动起来,比那个壮汉更加自。舞了一阵,方才扶棍立定,脸不红、气不喘,立时引起了更大的叫好。

“身体健壮,力大无比……”书记官呵呵一笑,提笔写完,拿起块号牌向依布招了招。

依布将铁棍一扔,快步过来,接过号牌,连比划带说,“田呢,十亩,害有,盐巴,吴紧。”

书记官被这怪腔调逗乐了,叫过彝族士兵给这个莽汉解释清楚,又招手叫过下一个。

另一边,以盐换粮的棚子前也人头攒动,甚至还有头上蒙着侗锦挑着担儿的侗族妇女,挑起担儿颤悠悠地走得象流水一般。

尽管家里穷,但吃糠咽菜也能对付过去,可这以盐换粮的好事却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赶上的。所以,很多百姓都打着这样的主意,把家里的粮食尽量多地拿出来一些,换取便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三章 革命根基稳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