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昏君自救记>第63章 宋徽宗2
震慑朝臣们的。

官家下诏求贤,广开言路,为的就是让这死气沉沉的朝堂有另一番的新气象。

出乎杨广意料的是,朝野之间,似乎是一片欣喜之态,成百的条陈送到了杨广的案头。

大宋讲究的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是祖宗规矩,所以他也只能赞同,虽然很多的士大夫都是无耻之徒。

可是在这数百条的谏言之中,杨广还是找出了很多的有益之言,让他颇为欣喜,官家一高兴,然后特意地开设了一条民间进言之路。

在京城设立了四个密箱,只要你有什么想和官家说的,都可以去投,此事让朝中的言官心情很不好和京城的府尹很不安。

有了这种危机感,言官们似乎也坐不住了,洋洋洒洒,万言书便来到了官家的案头。

至于府尹,这天子脚下,虽是首善之地,可若说一点儿黑暗都没有,自然是不可能的啊。

官家先是让皇后娘娘弄了个居养院,这是好事儿,鳏寡孤独有地儿可去了,而且还是大宋一直的传统,他意见倒也不是太大。

可是官家设置密箱,还准许百姓随时可以上书,这种事情它影响不好啊。

不过为了表示自己心中坦荡,也只能继续憋着了。

言官可以上疏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作为京都府尹,他自然也行啊,虽然没有当面提出来,不过府尹大人也写了个折子,表示了一下对于官家的敬佩之情,言语之中隐晦地提了两句,百姓们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并不用麻烦官家的。

作为日机万里的官家,别因为这些小事儿再劳累到了。

杨广看着这份折子,觉得颇为有趣儿,他曾经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叫做“民生无小事”,这是粗糙的版本,说的文雅一点儿,那就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自然不能大意了。

所以提笔写了几个字儿,这折子就可以发下去了。

新帝初继,自然是有恩科的,而且这恩科取士就是从宋朝开始的,为了笼络读书人,为了求取贤才,宋□□便设立了恩科。

如今杨广开设了恩科,发现了很多与隋朝不同之处,比如说甲科、乙科,比如说三年一次的大比,再就是糊名制的应用,社会是真的在进步啊!

感慨了两句之后,他对于这个时期科举的录取率太高又吐槽了起来,要知道,自从有科举之后,都秉承的择优录取,数百人里面选取十分之一,或者更少,可是到了宋朝这会儿,竟然是数百人的录取。

这若是不造成大规模的冗员,那才见鬼了呢。

当然,这也不过是冗员的原因之一,并不能全然地都怪到科举的头上,不过科举取士的录取率也加剧了冗员,这是肯定的。

所以,虽然自己也开恩科,不过他表达的很明显,从严录取,自己只要最拔尖儿的那一批人,至于其他的,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恩科本来就是皇帝自己加恩天下士子的举措,这主观意志强烈一点儿倒也没关系,可是朝臣们就怕,官家这一任性,以后的科举都按着这个标准来了可该如何是好?

要不说,能当官的,能入朝的都是人精子呢,瞧瞧,这官家的旨意刚下,官员们就已经能预见皇帝的下一步动作了。

只不过,现在圣旨已下,众人除了执行之外,还真是没有多少法子,你总不能说,哎哟,官家你的标准太高了,只怕是没有几个人能过关吧?

继位之后的第一次科举,朝野都颇为关注,官家的标准也让很多人心里一沉,只希望以后都不是这般就好。

果然,恩科的结果让人觉得寒酸的同时也骄傲,这次恩科,总共有十九人过关(宋朝第一次科考时的录取人数,宋□□觉得唐朝一次录取三四十人太多了,严格把关,只录取了十九个),和之前动辄上百人相比,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当然,这也说明这十九人是真的有真才实学的。

褒奖了士子之后,当朝宰相章惇总算是迎来了自己的结局,韩忠彥成为了新一任的宰相,至于章惇,迁特进,并封申国公,被任命为山陵使。

这便是他最后的结局了,最后死于任上,临走之前,君臣把手叙别,章惇自然也知道自己的结局,杨广也要安安他的心,两人你来我往,暗示了一番之后,章惇离开了东京汴梁,也算是黯然离开。

不过也有咎由自取的嫌疑,除了对官家人身攻击之外,这位的政敌遍布朝野,有机会搬倒他,简直就是人人落井下石的局面。

不过新任的宰相韩忠彥也是保守派,韩忠彥恩荫出仕,父亲韩琦为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元老,为相十载,辅佐三朝,可见韩忠彥的家世和影响力。韩琦的曾孙便是南宋著名宰相韩侂胄,威名大大。

用他来继任宰相一职,有两点好处,既安抚了温和派,又是在分化温和派,这位和曾布之间大大的不和,同为保守派,可并不一定就赞同对方的观点。

曾布和韩忠彥之间的分歧正好可以加以利用,韩忠彥为人庸懦,用着也放心。

杨广提拔了韩忠彥为相,身为右相的曾布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两人彼此之间看不顺眼,家世又相当,彼此不睦,接下来朝堂上的争斗可想而知。

时间过的不紧不慢,皇后王氏和宝安公主为首的居养院在前前后后折腾了三个月之后,总算是将局面铺开了,整个京城,至少是普通民众对于两位贵人的作为很是感激。

居养院有自己


状态提示:第63章 宋徽宗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