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庄人的富有也就是92年以后的事,92年以前有一个万元户就会在全县轰动,此后,市场经济的开启终结了计划经济的垄断,人们开始渐渐富了起来。
1992年以前谁也富不了,因为国家体制不叫你富,所以你富不了,你敢富就是投机倒把,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把你按地主老财处理了都没处喊冤去,那个时候的大环境受体制的影响,当然,也不能排除极个别的钻营份子,那撮人的胆子是极大的,不怕杀头,不怕蹲狱,敢为天下先,逮住了算‘党’的,逮不住肯定就富了。
在林家庄一带,纯靠农种产业富起来的太少了,能维持基本生活算不错的,遇上旱灾什么的那就完蛋了。
本庄的人都削尖脑袋钻进矿场去了,自家的田不种,都包给了外来户,而外来户只需以每亩亩产值的百分之几交给田主就行,而林家庄人都不在乎那点田了。就这几年下来,涌入林家庄的外来户就有几百家,人口增了大几千,结果林家庄一举成了全县人口最大的乡,加上本庄的人口,怕有一万几千号人。
1998年的庆丰全县也不到20万人口,除了县城的八九万人,分到下面十五六个乡镇里,每个乡也就五七千人,可是林家庄的人口是其它乡的一倍都不止。
林家庄并非都是姓林的,林家庄这个名也并不源于林姓,最早以前这里是一片野林地,后来就得名‘林家庄’。
实际上林家庄有四大户,分别姓林、陈、周、戚;
这四大户就是靠山吃山崛起的。
而且四大户之间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要说人多势众的话,还真是姓林的比较占优,但是光人多没用,这年头儿要说厉害,还得看手里有没有权或钱。
陈家的财力也和其它三姓差不了太多,但是陈家人有在市里县里握着权柄的,这就使陈家的话语权重过了其它几家,后来,几家人也纷纷踏足入了政界,同时不遗余力的在商业领域创造财富,财富方面谁也不敢说比谁强多少,在权力方面却明显是陈家在领先。
两年前,陈家那位掌着县里大权的人物入了长州市,官位更晋一阶,使得陈家之势更胜往昔,枝开叶散,子弟们纷纷闯入各个领域,影响力一下子就超越了其它三姓。
周戚两家也是赶紧钻营,巴结也好,联姻也罢,一时间鸡飞狗跳,毋庸置疑的是以陈家为首的新格局形成了。
果然,从1996年春天开始,到1998年春,人多势众的林姓氏族就给甩到了四大户的末位。
即便如此,林家在庆丰县境内来说还是一只巨头,子弟们混在官场又或商界的比比皆是,只是在影响力方面比起陈、周、戚三家要逊色一些。
林慎的记忆中,自己回到祖籍之地是因为父亲工作调动的结果。
但眼下自己还未证实父亲是否象记忆中那样担任了县里高官。
一从医院出来就给老姐送到林家庄爷爷家,对一些‘现状’根本不清楚呢。
林慎对林家庄也不是很陌生,毕竟有前世的记忆。
爷爷林宋和,88岁高龄,在兄弟中行五,庄上人一般称他林五爷,老人家身子骨居然还蛮硬朗的,有拐杖在手,他每天在庄里蹓达几个弯儿也不是问题。
比起已经93岁高龄的林二爷林宋天,爷爷他可算坚实多了,林氏仅存的三位硕果,就是林二爷宋天、林五爷宋和、林七爷宋仁,其中又以林五爷最为硬朗。二爷和七爷的体质要差许多,他俩相比的话,七爷还比二爷强,而林二爷连地都下不了,每天在炕头上也就是晒晒眼窝、烙烙屁股了。
只是林二爷的子女们也都有出息,家里人给老爷子雇了三个手脚麻利的村妇侍候着,拉屎放尿都不用自己动手,据说三位村妇的待遇比林家庄的副乡长还要高。
有钱好啊,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况是侍候个人?
但老爷子岁数毕竟大了,象这样活着也是一种负累,不象自己爷爷(林五爷)还能走能窜的,也不知老爷子是不是早年练过少林武功?身子骨居然这么壮?
爷爷膝下三子五女,林慎的老爸林元康在兄弟姊妹中行六,兄弟中行三,在林氏元字辈堂兄弟中行九,这一代元字辈的堂兄弟们就多达13人,连姊妹们加一起,足有二十好几个的。
到了林慎他们这一代就更多了,内亲外戚加一块总有三五十号子弟。
林氏族谱的名字排序比较有趣,当年一位老夫子建议的,取名就按‘唐宋元明清’来排辈。
林慎的原名叫林明慎,小时候体弱多病,颇令老妈卢静淑担心,怕他早夭了,也就找了个懂风水命数的先生给看了一下,那先生不知是不是江湖骗子,他说林明慎这个名不好,明慎的明字有问题,慎是慎重稳重的意思,喻意孩子将来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慎而行之,稳而镇之,但是加上一个‘明’字就不妥了,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也有自贬的含义,后来老妈卢静淑作主,干脆去掉那个‘明’字,就叫林慎好了。
老爸林元康不是很同意,说改了名就不合族谱了,怕孩子以后进不了族谱。
老妈却坚持要改,怎么就上不了族谱?只要我儿子有出息,他们会求着我儿子进的,你当个大官试试,他们敢不把你儿子列进族谱?就算改了姓,他们也要加上一段注解让咱儿子进族谱的,有什么好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