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都腹地调遣到西南边关的援军,还未真正抵达殷州,就被浣月国的铮铮铁骑打得落花流水。

一时间,苍夏大军犹如丧家之犬,多有弃军逃跑或是缴械投降者,而浣月国则趁势攻占苍夏边城,两朝之间长达十多年的和平关系被彻底打破了。

战争一起,边关百姓四散迁徙,试图能逃离烽火狼烟。可是战火无情,又有谁能真正逃离这场苦难?不过短短数天光景,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苍夏西南边关彻底沦为人间地狱。

在苍夏京城的朝堂之上,群臣对于这场失败的战事都是噤若寒蝉,没有人敢轻易发言表态,尽管在私下他们已经无数次的对这场突然而又不明智的战争表示过反对意见。

曾有人冒死进言,请求崇武帝欧阳骁立即收兵求和,迅速终结这场有些莫名其妙的战争,如此做的代价顶多就是牺牲掉几座城池和那所谓的皇家颜面,但却能换来百姓的安宁、社稷的稳定。

这个交易,相对于目前苍夏军节节败退、连失城池的战况来说,应该是一剂良方。

可欧阳骁沉默的听完此人的谏言之后,似笑非笑的瞥了他一眼,便有禁军侍卫会意上前,不由分说的将那进言的大臣拖出午门斩首示众了。

很显然,这位新登大位的崇武帝早已下了诸如“对进言求和的大臣一律处以极刑”的命令,否则禁军侍卫也无权敢如此放肆。

经过这件事,文武百官算是明白了,这位新皇帝的野心实在不小,且异常固执,就如他“崇武帝”的名号一般,他对战争、武力已经到了近乎崇拜的程度。

听闻前线接连失利,欧阳骁执意认为是大军惨败是输在了人数,所以他不顾群臣反对连夜从全国各地调遣援军前往西南边关,甚至连京都腹地的一些常驻军都被他调往前线,与浣月国死战到底。

人海战术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苍夏接连收回几座先前失守的重要城镇,这更加坚信了欧阳骁先前的判断——惨败是因为士兵人数不够壮观。

但先前由于三七之变,军中士兵多有叛变或者逃军者,苍夏的兵力已远不如从前。能用上的军队,他基本都已经命令前往西南支援,欧阳骁只能又下旨在百姓中广招壮丁。

名义上是“招募”,而实际上则是强行抓入军中充数,其后果可想而知。

但此刻,欧阳骁却根本顾不得考虑百姓的想法,他要的是得到前线传来的胜利捷报,而不是要每天听到一些关于百姓暴动的烦人消息。

这日,正当早朝时分,欧阳骁正疲倦的倚靠在龙椅上,恹恹的听着殿内大臣回禀关于江南多地发生洪涝之事,忽闻得殿外传来一声高亢明亮且刻意拉长的“报——”。

这是边关急信的征兆,所以听到这个异常熟悉且刺耳的声音,正在回禀的大臣停住了话语,而龙椅上的欧阳骁也倏尔睁开了眼眸。

最近这些天,欧阳骁一直在密切关注边关之事,夜不成眠,清秀的面庞此刻毫无血色,在他那一身华丽红袍的映衬下,他的眼眸分外深邃,斜飞入鬓的修眉更是透着一股分外妖魅的惑人感。

前来通传战报的信使风尘仆仆的跑进了宣和殿,因连夜骑马赶路未曾歇息,他的双腿变酸痛而麻木,因而在跨入高高的门槛时还被绊了一跤,踉跄着滚入了大殿。

他的动作虽然十分滑稽,却没有人敢出声笑他一下。

那信使跪在大殿中央,朗声禀告:“启禀圣上,边关急报殷州东南二十里重镇花溪被攻陷,主帅正率军拼死夺城。”

不等他话音落地,又有另一信使踉跄着跑进了宣和殿,跪在他身边颤声回禀道:“启禀圣上,边关急报奉天城失守!”

闻言,宣和殿内一片死寂。

不过片刻的光景,竟然有两座边关重镇接连失守,这无疑又在苍夏王朝的败军历史上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笔。

欧阳骁听到两人的禀报,心情瞬间跌落到谷底,朗星似的眸子危险的眯了起来,他单手撑着腮,用指尖轻刮着绯红的唇,苍白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就那样静静的坐在龙椅之中,沉默的盯着大殿之中的两名使臣。

时间一分一秒的在他的指尖流过,殿内死一般的寂静,无人敢开口说一句话。

等到两名使臣的双腿被冷硬的地板硌的几乎没有知觉时,欧阳骁才开口道:“将京师近卫军调遣至西南,支援大军夺城。”

此言一出,众臣皆是瞠目结舌。

近卫军是常年驻守京城的军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离开京城,使得皇权重地脱离保护。若将近卫军调往西南,那就意味着最为重要的政治中心只有九千禁军来守卫,这未免太过危险。

这次,大家不能再沉默了。

兵部尚书韩彦青上前跪地,沉声进谏道:“圣上三思,京师是我朝重地,断不能无人保护,否则敌人一旦奇袭哈京师,那岂不是危及圣上?”

此言一出,群臣皆跪地劝谏:“还请圣上三思!”

见这群胆小庸懦之徒竟在此刻纷纷跪地上请,欧阳骁不屑的挑了下霉头,紧盯着跪在大殿中央的韩彦青,道:“那韩大人,可有退敌良计?”

不等韩彦青开口,他又冷哼一声,道:“还是说,诸位爱卿之中有谁能率军出征,将浣月的兵马杀得片甲不留?”

闻言,韩彦青的额头上不禁渗出几滴冷汗。

皇帝虽然并未开口点名,但是只听他话中的意思,谁都


状态提示:第275章 近卫军离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