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1926之崛起>第三百四十五章 中原大战 争夺(五)

宋哲武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前世历史中的那个阴影一直存在在他的心中,他一直在心里对守住繁峙没有什么信心,代县那里才是他最后的防线。不过,对于把坦克放在繁峙,宋哲武并不反对,至少在晋绥军突然出现时,有这支坦克部队在,他的部队要想安全撤回代县,把握会更大。

宋哲武点头同意说:“可以,我把

绥远、涞源、井陉的部队指挥权交给你们,就是要你们真正负起责任。军情紧急,不必事事请示。”

放下心来的陶蓉继续报告说:“娘子关方向,李军长已经占领娘子关,娘子关守军被我军顺利缴械。李军长来电报告,第四军正在依据娘子关部署二线防御阵地。按照司令的命令,山地师已经停止南下,开始向阳泉集结。”

“第一军今日上午,全军抵达太原,现驻扎在曲阳、小店等地;卡车已经全部调给第二军,第二军今天零点前可以到达太谷、平遥一带待命;第七军今天上午开始向临县方向搜索马良和刘逢吉两部,目前还没有得到进一步报告;第六军已于今日13时抵达长治,正在向辽县、榆社展开。”

“井岳秀回电,表示坚决服从司令的命令,他以率部向绥远出发,他的部队大约在六天后能赶到绥远。不过他的骑兵团现在已经到达神木,最晚后天就能赶到绥远。”

“警卫师已经正式接管了太原城防,空军总队的飞机也已经全部于今日午时转场至武宿。唯一还有些麻烦的是第三军,他们除了断后的一个团还在常平和庞炳勋部纠缠,还有两个师在包围监视晋城和长治的晋绥军,只有多半个师正在赶往沁源的制定防御阵地。”

宋哲武对于第四路军各部的进展情况基本满意,看来在涞源时的演习还是很有效果的,汗水没有白流。可是他还有些奇怪,三军的后卫团怎么还在和庞炳勋纠缠?后卫团不撤,包围监视晋城和长治的第三军那两个师就走不了,否则后卫团非让晋城和长治的晋绥军给堵在晋南不可。

“空军总队的飞机今天没有去协助后卫团撤离?”宋哲武稍微有些不满地问。

陶蓉有些歉疚地说:“司令,这是我的责任,跟伍司令无关。空军总队的飞机虽然转场完毕,可是卡车都在忙于运送部队,空军总队的航弹都在后面的大车上,接到司令的命令后,萧参谋长紧急安排了卡车去接弹药,刚刚才送到武宿,协助第三军后卫团撤离的事,只好明日再做了。我以电告张军长,让他命令渐次阻击的后卫团,明早8时以前,不得退过晋庙铺。”

陶蓉有些担忧地说:“晋庙铺离晋城只有四十多里,而且晋庙铺以南都是平原,如果在这里不能甩开庞炳勋,那就很容易连包围监视晋城守敌的三军一师也被庞炳勋部粘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已经命令伍司令,明日8时,他的轰炸机以中队为单位,分波次空袭庞炳勋部,掩护后卫团尽快和庞炳勋部脱离接触,和围困晋城的一师汇合后,然后火速向长治方向退却。”

第四路军的各级参谋,甚至多数高级军官都很年轻,缺乏实际作战经验,事事都靠陶蓉一个人难免有欠考量之处。而且,不要说箫国栋和宋哲武没有一次指挥几十万大军军事行动的经验,就是陶蓉也没有,出现一些小的纰漏是很正常的,何况也已经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所以,宋哲武对于这件事并没有一丝责怪的意思。

不过,宋哲武倒是对飞机轰炸庞炳勋部有些不忍,略一思索道:“告诉伍进,明日轰炸以掩护后卫团安全撤离为目的,不要过多杀伤庞炳勋部,毕竟现在打的是内战,大家都是中国人。”

宋哲武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看着地图问:“晋绥军和西北军的情况怎么样了?是否有什么新的变化?”

“根据伍司令的飞机侦察报告,大同和上安两地都有经平绥和津浦铁路到达的大批晋绥军,到达的部队具体番号不详,而且还有部队不断经铁路到达;郑州方向,除紧紧咬住我们后卫团不放的庞炳勋的西北军十四师,还有一支人数在8人左右的西北军也经黄河铁桥过了黄河,正在向晋南急进,看番号是张自忠的第六师。”

“另外乡还发现大股晋绥军和西北军,晋绥军的部队有孙楚的第一军,杨效欧第二军和关福安第七军,跟他们在一起的是被冯玉祥任命为第五路军总指挥的孙殿英的部队。估计他们是从开封渡过黄河的,现在正在向陵川方向进军,他们的目标应该是长治,要在那里堵截第三军。”

见宋哲武微微皱起了眉头,陶蓉指着地图补充说:“第六军在六泉留下一个团,我以命令梁军长,这个团必须等到第三军的部队全部撤过高平后,才可后撤归建。”

“很好!”

宋哲武这一句很好,也让陶蓉和箫国栋彻底放下心来。

箫国栋笑着说:“文戈,张学良来电了。”

“哦,他怎么说?”

第四路军能否在晋绥军和西北军残部的围攻下少受损失,最关键的就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向山西进军的速度,所以,宋哲武对张学良的电报非常重视。

“张学良说他非常高兴能和你再次联手作战,他明白我们现在处境艰难,已经命令东北军尽快入关,现在在沈阳,每个三小时就发一列军列,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快速度了。只是事起仓促,东北军准备不足,赶到山西还需要时间,他请你原谅。”

不要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五章 中原大战 争夺(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