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都市现代>红楼之沧海横流>第六十六章 谋豪强砍树需除根知律法釜底要抽薪
再进一步的扩张土地。官做得越大,土地也就越多,等到土地多了,佃户多了,权势自然而然也就来了。

有人觉得佃户没什么用,那你说说三藩之乱的时候,他们的兵源又是什么?还不是三个藩国的农民!为什么那些农民肯跟着造反,就因为他们生活的土地被藩王攥在手中,不跟着造反就要失去土地,接着就要失去生命。造反有可能成功,可是失去耕种土地的权利他们绝对会死,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勋贵和世家同样也是这样,攥着这么多百姓耕种的土地,就是掌控着他们的生死存亡,就相当于攥着几十万几百万可以为他们效死的兵卒。

有了土地就等于有了佃户,有了那么多为他们效死的兵卒之后,无论是想弄出动乱还是想削减土地的赋税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只要他们随便跺跺脚,就能将一个州府的财政甚至行政之事搅得天翻地覆,甚至逼得官员下台。

就因为这股力量,他们才能逼迫官员成为他们的爪牙,替他们张目,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大的权势。这就是世家、勋贵之所以有如此权势的原因,同样,就因为薛家和贾家手中仍然握着无数的田地,并以此控制着当地的官员,所以那几位异姓王才会对他们这么客气。为的不是他们的官职,而是他们在江南掌控的力量!

难怪原著之中王夫人宁可让商户薛家的女儿做她的儿媳,也不肯选身份更加清贵的林黛玉。除了她看林黛玉各种不顺眼以外,薛家借着手中的土地掌控的官员力量也是被她所看重的吧。林海已经失了圣眷,哪里比得上依旧“权高势大”可以拉拔自己儿子的薛家呢?

既然已经想清楚了,那就好办了。

勋贵力量的根源在于兵权、官职和土地。可是现在东南兵权已被朝廷夺走,官员上,他们正和世家殊死搏斗,根本脱不出身来,那么就剩下一个土地了。

世家的力量也一样,他们的力量根源来自学问、官职和土地。不过学问被江源的活字印刷和汉语拼音搞得快崩溃了,官员上正和勋贵捉对厮杀呢,也只剩下土地一个了。

从长远上来看,为了不在未来滋养出更多的豪强,最好的方法就是弄出一套合理的法律制度来。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这一条根本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

改良科学技术也是扼杀豪强的关键,唐代以后门阀势力几乎绝迹,靠的就是唐代科技水平提高配合着兵灾彻底收拾掉了门阀势力,这个可以有,但是想要起到大的作用至少还要好几年才行。

现在就行之有效的方法江源还没有想到,不过想不到办法不要紧,江源直接给扬州的林钧送了一封信,集思广益总能想到好办法吧。

林钧收到信件也很是兴奋,直接离开扬州坐船而来,赶到杭州与江源汇合,而且他还真的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居然还有这样一条法律吗?”江源看了半天差点没变成豆子眼,所以说专业不对口实在不好办,他怎么没有注意到大靖律例里有这么一条呢?……

到底是样的什么法律?

高皇帝开国时曾亲自下的旨意,大概的意思是每人有田不得超过一定数值,一旦超过数值,那么超出来的田地税收将会增加五倍。

当然,这个数值是以官职地位来划分层次的。奴隶身份不允许拥有土地,如果是平民的话,那么拥有的土地就很少了,是举人的话就能增加一倍有余,成为了官员会再次增加,品级提升数值也会跟着增加,而爵位是不包含在内的。

爵位所赏赐的田地是不能由袭爵之人自己管理和耕种的,他们只有收益权没有使用权和管理权,和后世的分红是一样,所以有爵位的人哪怕拥有再多朝廷赐下的田亩也是没有办法凭土地获得权势。

这个田亩的数值当然只能自己应用,是不能传给子孙的,因此这个规定还是比较合理的。江源自己所拥有的土地并不多,完全没有超过他那个二品官员的线,朝廷赐予的土地他又没有管理权,只是吃红利而已,所以他也不知道有这么条法律。

这条法律的出现显然是为了阻止土地大量兼并的,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少在靖朝北方兼并土地的情况比起江南来说简直是太少太少了。不过在天高皇帝远的江南,这些勋贵、世家想出一个规避法律的方法来。

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将自家的奴才放出去成为平民,再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田庄挂在成为平民的奴才名下去管理,这样就能合理的规避法律上那超高的税收了。有的人家甚至为了能让奴才替他们管理更多的土地而给奴才捐官,比如说荣国府那个赖家就是这个情况。

奴才虽然成了平民,可是他们的家人还被世家勋贵攥在手里当人质,自然也就不敢背叛。就算有那丧了良心,不顾家人的奴才,他们手中的权势哪里能和主家相比?当地的官员只要稍加揉搓,他们还得将吞下去的粮食老老实实再吐出来。

“幸亏”贾府的田产被贾母和王夫人接连卖掉了不少啊,否则光是一个赖家加上她们那些陪嫁的奴才哪里能够,说不定得放出更多的奴才来呢。

也难怪贾母打起贾家祭田的主意呢,贾代善当初官居一品,等他一死家里连个当官的人都没有,田产还不得缴纳五倍的高税啊,还不如卖了换钱呢,这样所有利益都能被她一个人收进腰包,一分钱都不用分给老家的那群族人了。


状态提示:第六十六章 谋豪强砍树需除根知律法釜底要抽薪--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