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科幻未来>三教九流>第二章八五节 与茅乘战(上)

李易突然间有一丝明悟,呀的一声惊道:“道长莫不是太平道传人?”

道人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语气中带着几分傲然,斩钉截铁的道:“对,贫道师门正是那被你们凡俗间称之为邪门歪道的‘太平道’。”顿了顿,道人似笑非笑的看着李易,道:

“小道士,你是否也要与贫道划清楚界限?”

东汉末年,大贤良师张角承“黄老道”教义,奉《太平经》为典,创建太平道,一时间应者云集,教徒数十万众。后张角见朝政腐败,遂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太平。”为口号,率教众起义,因教众皆头系黄巾,故又称“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最后失败,却是导致传承四百多年的大汉王朝灭亡的直接导火索。

鉴于黄巾起义的巨大破坏力,故历朝历代都将太平道列为禁教,九州各修真门派为求自保,与太平道划清界限,称之为邪门歪道。

当然,各修真门派称太平道为邪门歪道的另一大原因便是修行理念的不同。

以佛道儒三教来说,佛道讲求“出世”,和尚道士们寻了一深山古刹,不问红尘俗世一味青灯古佛的修行。而太平道则要入世,以入世修行积累功德,并达到修行提升的目的。

同样是“入世”。儒教的入世与太平道的入世又不同,儒教的入世并不反对统治者的权威,而是在维护统治者权威的基础,教徒们进行自我调整而解决世间不平事,这便是儒教学子们修行的最基础“修身”。而太平道则将世间不平事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教徒们不是要进行自我调整,而是要调整最高统治者。

通俗点说,儒教学子们的理念是“我改变不了环境,但我可以改变自己。”而太平道的理念则是“努力去改变环境。”

太平道有此历史渊源与修行理念,也难怪先前道人称北孔府为“守户之犬儒”,称南天师为“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不过太平道虽然历史显赫,终归是几千年前的事情,如今在世人眼中亦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若非李易熟读典籍。怕是一时间也猜不出道人的来历。

李易闻得道人之言,并不直接回答,而是望向道观中供桌上的那些酒水,反问道:“道长化符于酒水中,定能治得那些老百姓们的疾病么?”

“世人信我者自然会好。不信我者好与不好又有何关系?”道人虽不明白李易为何有此问,但还是慨然回答道:“再说,贫道又没强迫世人信奉于我,求与不求皆是自愿。”

“这就对了。”李易笑道:“信与不信皆是自愿,道长信奉太平道是道长的自由,关小道什么事?小道若是看不惯道长的信仰自由,那么小道出得这座道观去,又如何面对那些信奉西天释迦牟尼佛祖的佛陀尼姑,那些信奉孔孟之道的书生学子?”

道人闻言,眼中一阵精光闪过。旋即又细细思索一番,道:“小道士年纪虽轻,心胸倒也开阔。”

李易心中暗松了一口气,或许是被称为邪门歪道太久,太平道士反以邪门歪道自居,据传太平道士大多性子古怪,与人一言不合便要喊打喊杀。

别看方才李易与道人聊的还算投机,可李易敢肯定,若是自己出言辱了太平道,道人怕是立马就要翻脸不认人。君不见方才道人似笑非笑间,手中已暗暗扣紧拐杖。

故李易才在话语中将各自的修行门派与信仰自由联系起来,言下之意是你我互不相干,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既然信仰自由。那么接下来的谈话便好进行了,道人与李易坐而论道,讲解了许多太平道的有关事项与修行理念。

李易自然是听得多,说得少,将道人的话语牢牢记在心中,与着自己云山派的修行法门暗暗印证。太平道与天师道乃是九州历史最为悠久的道教门派。自有其过人之处。太平道继承道教最为“出世”的黄老之道,偏生又行比儒教更为激进的“入世”之法,不能不说是修真界的一个奇迹。而李易师门云山派道儒双修,与太平道自有许多旁触类通之处。

月光冉冉,由东及西,时光如水缓缓流逝,在道观昏黄的火烛中,两人浑然忘我,连苏媚小白什么时候进来睡觉都不知晓。直到东方的天空重现白霭冥冥,晨风吹得道观外薄雾氤氲,捎带着丝丝清凉,惊觉山间此起彼伏的鸟鸣,道人才似蓦的醒悟,道:

“贫道本愿弃世修行,奈何师门千年传承须得入世,是以贫道在此道观中赐符水与百姓治病,顺便满足些口腹之欲,今日得见小道士,亦是机缘巧合。小道士日后有闲暇时,或许可以去贫道三清山上坐坐。”

“道长有命,小道焉敢不从?”一夜详谈,李易对道人甚是佩服,道:“得以聆听道长法言,亦是小道的造化。”

道人哈哈大笑,也不与李易道别,拄起拐杖便遁风而去,当真是来也飘忽,去也飘忽。

李易望着道人离去的身影,突然想起自己连道人姓甚名谁都还未曾询问呢,又想起白乐天那句古诗“相逢何必曾相识”,一时间有些发呆。

………………

在三清山下道观休息了一晚,李易苏媚自是继续望东海青丘山方向前行。过了风起云涌的江南西道,一路上安宁了许多,两人轻车简居,行程倒也极快。

九州地界西高东低,愈是往东,愈见山低原广,这一日行至郊外,但见旭日暖暖,和风习习,极目处天高云杳,树稀鸟远,


状态提示:第二章八五节 与茅乘战(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