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个大汉后来讲话的声音虽然收敛了些,但天生的大嗓门不管怎么压低都使凌云几人听得清清楚楚。通过听到的消息再经过推论,凌云得知了大概的情况:当今皇帝有一位宠妃,非常怕冷,皇帝也不知道是听谁说宁国北方的北寒山盛产火狐,为了讨好宠妃,他竟下旨要亲自前去狩猎。因此,北寒山早早被封锁了起来,为皇帝狩猎做准备,那些靠山吃饭的山民们就被驱逐了出来。这些山民的数量没有数千也有八百,眼下却只有背井离乡,若是等銮驾离开再回去,山里的东西恐怕也被糟蹋光了,这年冬天定然又会饿死不少人。这三个大汉便打算去关外谋些生计,希望能让一家老小过完这个冬天。
听着那三人断断续续的谈话,凌云这一桌却始终没有人说话,待众人都放下筷子,她和萧景对视一眼,起身结账离开了。
回府的路上,一行五人都陷入了沉默。凌云和萧景都没有要开口的意思,主子都不说话,下人自然没有先开口的道理,后面的三人百无聊赖地跟着,气氛很是低沉。
凌云是不习惯说上位者的坏话,即使心中不满,即使再过愤怒,军人的天职便是服从上级命令,守护国家人民,上位者的过失他们没有能力管也没有资格说三道四,显然凌云深深秉承了这一品质。
萧景不知道在想什么,在听到这一消息后,他的脸色就布满了阴霾,眉头始终紧皱。
五人回到府里,凌云与萧景便各自回房了,心情皆十分沉重。但是,他们无能为力,最起码凌云对于这位皇帝的作为没有能力去阻止。
凌云想着近日恐怕又要有大批难民流入方平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计算了一下时日,前些日子她出的“还富于民”的主意这两日应该就快要实施了,希望能够帮助难民度过这段困难的日子。
凌府如今每隔三日便施粥一次,同时郡守府也每隔五日施粥一次,如此一来虽然不能让难民们吃饱,却也不至于饿死。
凌云每日清晨和萧景一同练武,轮到施粥日的时候他们也会一起帮忙,没几日就发现来领粥的难民越来越多,很可能是从北寒山过来的,他们准备的粥差点不够分。幸好,第二日城中的富户相继开始布施,才解了这窘迫的状况。
秋渐渐深了,凌子峰的平安信已经由李龙送来了两封,凌云和萧景也练到了第十种兵器。
天渐渐凉了,方平郡的布施由单纯的施粥增加了赠送棉衣棉被,它们一部分是富户们用旧的,一部分是用粗布和旧棉花新做的。即便是这样,对于难民区的流民们来说,真可谓是雪中送碳了。
凌云仍然隔两日便去城北醉仙楼听消息,据说那位皇帝已经到了北寒山,打算猎到足够的火狐在入冬之前回京,给太后和他的妃子们各做一件狐皮大氅。火狐体态甚小,想要做一件成年人的大氅恐怕要用七八张狐皮,那么北寒山的火狐恐怕会被他们赶尽杀绝。
方平郡只是宁国一隅,因为有凌子峰和太守这样的官员带头布施,才能保住难民免于死亡,可是宁国其他的地方官员却不一定有如此自觉,上面的命令更是不要指望。听说之前似乎也拨过一次救济粮,但是到了当地已经没剩多少了。后来又听说丞相大人想要亲自押送粮食去灾情比较严重的地方,但是以他一人之力根本不能顾及所有受灾地区,况且京中哪里离得开他,他一不在朝政就会陷入混乱,据说丞相也是焦头烂额。于是,全国各地都不断传来大批难民冻死饿死的消息,京城中却是歌舞升平,皇帝终日沉醉在温柔乡里。
凌子峰离开半月有余,这日凌夫人早早起身吩咐下人准备,她打算去庙里上香祈福。凌云见此,问道:“娘,今儿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您这是为什么?”凌云知道,古人迷信,每逢初一十五便会去庙里上香,前世她并不信这些,但是在穿越过来之后,便有些半信半疑了,她无事之时也会陪伴凌夫人一起去。
凌夫人看起来似乎睡得不好,她握着凌云的手嘱咐道:“娘昨晚做了一个梦,一直心神不宁的,有些担心你爹,我去庙里为你爹求个平安符。”
凌云微愣,心不禁慌了一下,却道:“娘你不要多想,爹不是前日才让李护卫送来平安信吗?娘若是不安心,让女儿陪你去吧。”
凌夫人笑着安慰她:“娘知道,娘只是想求个安心。你就不要跟去了,待会儿施粥你还要帮忙,娘很快就回来。”
凌云点点头,又安慰了凌夫人几句,送她上轿离开之后,才和管家一起张罗施粥的事情。
原本一大早来寻凌云的萧景远远听到母女二人的谈话,沉默了片刻,却转身回房了。
事情发生的这一日,是凌子峰离开的第二十五日,凌夫人为凌子峰求得平安符的第三日。当时凌云带着梅香正打算去醉仙楼,却远远听到急促的马蹄声从青石街上传来,她想,大概是李护卫送爹的平安信来了。然而,还没待她命令门房打开大门,就见府门猛地被冲开,黄副官和李护卫等一众护卫自宽大的马车中抬着一副担架,满脸悲伤地行了进来,那担架上厚厚的棉被下躺着的人不是凌子峰又是谁?
凌云见到凌子峰的样子眼前猛地一黑,立刻被眼疾手快的梅香扶住,她好不容易稳住了脚步,当即下意识大叫:“爹,爹你这是怎么了?”
李护卫早已跪倒在地,他痛哭出声道:“大小姐,将军已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