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翁中堂。”杨格开口说话的同时。目光也恭敬的扫过了李鸿章和奕訢。“关外与关内有所不同,关外人口大多为垦屯兵团和京营八旗编制的军事化编制,在人口普查和普遍兵役登记之后,所有未在册之关外居民需要向各府县衙门报备,并接受屯垦兵团司令部的军事编制。军事化编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发展垦屯、储备后备军。还在于能够有效的管理人口,合理配置教育力量。调配行业间劳动力转移和在未来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基本社会保障包括军功授田和荣军安抚。关内没有进行人口普查和实现义务兵役制度,也没有进行人口军事化编制,所以,关外的成例不能沿用到关内,历史的例证也并不尽然适用于今日之关外,最大的不同是历史上轻徭薄役却没有进行相宜的国民教育,也没有打破农业经济社会的形态,因此酿成严重的人口增殖和耕地有限的矛盾,加之税收调节不当而生出动乱来。这一点,恰恰是关内各省需要注意的,新政必须全方位铺开,而非仅仅针对一项税收改革。当全国完成封闭的农业经济向工商业经济转型时,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就可大大缓解。另外,我请翁中堂特别注意一点,即城市建设中的流动人口征税管理与集贸市场规划建设的关系。”
“唔......杨爱卿的意思是,关内也要进行军事化编制?”
“陛下,人口普查和户籍登记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实现义务兵役制度,与帝国国防军目前的军官、士官队伍建设结合,即可满足国防需要,必要时,可以在目前已经编练成功的第1、2、3、4军八个师十八个旅的基础上,以军官和士官为核心,与经过基本军事训练的义务兵结合,短时间内即可扩编出十八个师,基本满足国防需要。”
光绪能够理解杨格的这番话,等到杨格的建军计划完成后,朝廷平时只需供养大约三十万军官、士官,战时则能据此扩编出最少八十万军队来。当然,这只是军队人力和技战术教习的问题,还有军工建设、由地方担负的适龄预备兵军事训练等等因素影响。
说来说去,建军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又联系到了一起。
没有经济支撑,没有合格的地方官吏组织、管理、协调,税本轻而实重,民怨四起而朝廷收入寡薄,无以支撑国家运转、新政推行和建设强军;民多而地少,流民日多,税收减少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会动摇统治根本;军队庞杂而低效,如驻防八旗、各省练军不经整编改革,根本不堪作战使用,只是徒费军饷而已。
改革,整个国家似乎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都需要改革,如何措手呢?查核税收只是一个“意外”的开始,根本上还是要从立法、立宪,改革政体、官制着手,才能在全国畅行新政,实现富国强兵之目的。
御前会议从正月初三日下午一直开到正月初六日傍晚,与会的人数日渐增多,最后成为内阁、部院和来京督抚们的大讨论。
在皇帝、北洋——新军、老湘军大结合的力量推动下,御前会议商定了“皇帝出洋考察”、“预备立宪”、“关内税收体制调整”、“个人拥有耕地十亩以上者申报制度”、“饬令各驻防将军、各省督抚整编军队”、“迁山东巡抚李秉衡为长江水师大臣,升直隶布政使周馥为山东巡抚”、“任命钦廉军务督办大臣冯子材为第七军编练司令官,统筹两广军队整编“、”取缔贵胄武备学堂,学员全数转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就学“......等等决议。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年,春月乙卯日,光绪电谕各部、院、省、藩属及各国公使、民间舆论,颁布《定国是诏》,宣布从即日起筹办召集预备立宪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