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铁汉子>317 【不能刊发的话】

江东六十四屯东面的42高地之战,足以证明新军和俄军之间,在技战术思想和技能上存在着明显的“代差”杀手房东俏房客。

对俄国陆军军人们来说,伟大的苏沃洛夫公爵元帅太伟大了,伟大到即便军事技术进步了,也不会被后人超越的地步!加之俄国远东地区军队装备本来就不好,更没有理由在武器发生一丁点改变之后就试图去冲击“经典”。基于五十年前的线性战法的俄军,还在采用炮兵轰击、步兵推进对射然后发起集团白刃冲锋、骑兵在两翼游击牵制的“土耳其战线”经典战术。

这种战术在采用连发步枪和散兵线战术,步炮协同作战能力初步形成的清国新式军队面前,几乎就是豆腐渣子,一捏就碎。延山修改预定作战计划的电报并未引起杨格的关注,连近在咫尺的李樾调整部署,准备对勃那之失去海军援助之敌发起“决定性进攻作战”,游之天下无双。

对俄之战最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让各部将领打一打顺手仗,锻炼锻炼指挥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犯不着凡事都要参总大人去指手画脚。他的注意力应该适时的从战场上转移到外交谈判和善后问题上。

电报线路太长了,在直流电线路中,有线电报机的信号在经过大约两百公里之后就要重新拍发,故而,电报线路每隔两百公里就有一个中继机房或者大型的电报局。这么一来,从远东传递消息到莫斯科或者圣彼得堡,距离是9000多公里,就得中继转拍发电报达45次,以每次耗时半小时计算,俄国沙皇得到海兰泡俄军报告的太平洋舰队主力覆灭消息。应该是一天之后的事儿了。

那么在明天或者后天,最大可能是后天上午,瑷珲城里的杨某人才会得到京师的电报。

黑沉沉的夜幕下,黑龙江北岸的天空一阵阵发亮,随着亮光的出现,隆隆的炮声连续不断的传来,那是舰炮和37行营炮对勃那之敌发起炮击闹出的声响。对此,杨格安之若素。可已经完成“陪伴任务”后又被大量的“战地报道”和胶片困扰的李芷靑却不同。总是在炮声稍微大一点的时候抬头看向书案对面的那个人,那个人没有丝毫的反应,似乎江东的战事跟他完全无关一般。

这就是统帅的风度!李芷靑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如她心甘情愿、从心眼子里说出“我的将军”这样肉麻的词语时。在她的心目中,他是不可战胜的。即便是最恶劣的国际环境下,最恶劣的战地条件下,他依然能够为部下那些忠勇无畏的官兵们指出一条制胜之道。他不说话,代表着什么?战地上的官兵们无论炮声隆隆,枪声密集,已经是稳操胜券啦!

面泰山之崩而不改色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除却对面那位。李芷靑寻却脑海中的记忆,真的无法找出另一位堪与对面那位比肩的男人。

“喂。”

对面的男人没有动静,依旧全神贯注的写的什么?

“致之。”

还是没有动静,他的精神力似乎全部灌注在笔下。

“将军。”软玉相求的意味已经很浓郁了,那个家伙依然没有为之所动,还在写,写。写啥呢?

李芷靑放下手里的事情,移步到他身边。看着纸张上的墨迹,那雪白的纸张上分明写着——“......边境之战的胜利并不能消弭中俄两国之间巨大的国力差异,如何避免陷入长期的全面战争?是目前,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要考虑的急务。战术的胜利与战略的胜利、国力对比的胜利之间,还间隔着巨大的鸿沟,没有十年、二十年甚至一代人的付出和努力,颓弱如斯的中国很难在决定性的会战中战胜素有‘蒸汽压路机’之称的俄国。这一观点,不仅仅是从边境军力对比来分析,而是从中俄两国的工业能力、教育水平、科技潜力和动员能力等等方方面面的全面比较得出的结论。今日之胜利,乃是五万健儿不畏强敌、敢于以弱小之力量对抗庞大之势力,因势利导,采用最恰当的、今后也不可重复的办法赢得的胜利。胜利来之不易,国人可以想见,然胜利的获得不能成为国人因此头脑发热或者抱残守成的源泉,三万万六千万人必须从胜利中更清楚的看到,中国之未来在于三万万六千万人的觉醒,在于三万万六千万人的努力,在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体制在‘丁卯新政’之后的完全刷新。作为前线的最高指挥官,杨格可以说,这是新政的威力,希望在十年后的某场决定性的胜利之后,杨格还可以说,这是新政的威力。这.......是杨格的希冀,是五万参战官兵的希冀,是十三万新国防军的希冀,也是三百万关外百姓以及所有中国人的希冀。我,没有说清国人,我说的是中国人,清国,不就是中国历史长河之一页吗?愿我的同胞因之而觉醒,因之而奋起,因之而成为世界大国之国民!同胞觉醒,虽关外军团十三万官兵抛头颅、洒热血,尽皆效命沙场,吾愿也!同胞依然沉沦,今日之努力、之牺牲,死不瞑目也!”

“致之。”双目含泪的李芷靑偎依着杨格,觉着浑身无力到几乎就要瘫软在他的身上了。“这篇文章,能交给《时势快报》刊发吗?我相信凡有知觉的读者,都会因此而奋发努力,中国,有你就有希望校园全能高手。”

杨格悚然惊醒,方才,他只是任由自己的思想驰骋在最最广阔的天地之间,百无忌讳的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此而已。真要刊发出这篇东西,那


状态提示:317 【不能刊发的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