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杨尚书被太子训的很尴尬,李序然急忙解围:“启禀太子殿下,微臣一时心急,怕有歹人对殿下不利,所以,所以就……派人……,不想惊动了殿下,还请殿下恕罪”,李序然装作支支吾吾的说道,因为,杨尚书毕竟是自己的恩师,这点忙还是帮的。
太子看了看杨尚书,然后对李序然说道:“李大人,你现在是封疆大吏,地方大员,做事一定要考虑周全,本宫只是来办差的,你们这样兴师动众的,要是让百姓们看见了,会怎么说朝廷呢”。
看样子,太子是知道这一切都是杨尚书的安排的,所以并没有直接训李序然。
李序然急忙说道:“殿下教训的是,微臣一定谨记,下次绝不会再犯了”。
这时,太子已经上了自己的轿子,其他人立刻跟着往前走。
李序然悄悄的对杨尚书说:“恩师,你看太子殿下不让派这么多官兵,这可如何是好?”。
杨尚书说道:“这样吧,你让他们全部换成百姓的衣服,暗中保护太子,人数一个都不能少”。
李序然看着杨尚书上了轿子,他便将自己的属下叫来,按照尚书大人的吩咐安排他们立刻去办差去了。
坐在轿子里,李序然不停的看着外边,生怕有什么侠客刺客之类的突然飞出来,尽管他知道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康王毕竟是大清的亲王,而不是个山匪强盗,他一定会计划的相当周密。
同时,李序然想起了刚见面的这位太子殿下,上次见面是在几年前了,那个时候他还是按察使,而太子是荣亲王,现在他已经是二品大员了。真是世事难料啊。
其实,通过几件事情的观察,李序然对这个太子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他冷静而富有远见,喜怒不形于色。凡事能为江山社稷着想,是个很难得的储君,别的不说,比之前的那个太子强多了。
当然,这是李序然自己的想法,毕竟他对这个太子还不是很了解,再说了,一个臣子是不能轻易评价君王的,哪怕是储君。
过了好长时间,他们终于到了南江的省城。看见巡抚衙门后,李序然的心轻松了许多。
来到门口时,李序然吩咐一驰和尘远:这段时间一定要加强戒备,同时要对城里的可疑人员进行盘查,这个还是很有必要。现在太子在南江省,必要的警戒还是要做的。
这时,太子已经到了客堂,李序然整理衣冠后,走了进去。
“微臣参见太子殿下,南江的条件不比京城,哪里有不周的地方。还请太子殿下明示”,李序然说道。
太子很爽朗的笑道:“哈哈哈,李大人言重了,本宫看这里就挺好的,刚才本宫大体看了一下,虽然衙门的护卫增加了不少。但里面的事务井井有条,各人各司其职,丝毫没有慌乱的迹象,足见李大人平时管理有方,指挥得当啊”。
这时。李序然说道:“多谢太子殿下夸奖,身为臣子,自当尽职尽责,不知太子打算怎么安排南江之行,还请太子示下,微臣也好准备”。
“也没什么安排,我这次来主要是看看北江和南江两省的民情,同时对于一些地方建设要实地了解一下,另外朝廷的政令在你们两省的执行情况也是本宫了解的范围,当然重点是北江省”,太子说道。
这话让李序然很吃惊,看来太子这次是专门了解北江省和南江省来了,可是,他怎么说重点是北江省呢?
记得前几天杨尚书说过,北江省的巡抚是康王的人,难道太子说的重点是北江,和这个有关吗?
南江省和北江省相隔一条江,以江为界限,北边为北江省,南边为南江省,由于这两个地方地势相对比较好,加上有这一条江,运输便利,以及捕鱼和灌溉等都给当地带来不少收入。户部有句俗语:南江北江,两江掌了大清一小半的国库,意思就是这两个省缴的税赋能占全国的一小半,足见其富足和重要。
两江之中,北江的面积更大一些,同时人数和田地也更多一些,但南江省这几年的发展也相当不错。
这一点李序然是很清楚的,南江省除了稻米渔油,还有丝绸纺织等,像他的老家小南县就是相当富足的,同时还有泰州府,通过上次的案件,现在朝廷对于那里的金矿进行了调整,单单一个泰州府的黄金和丝绸的量,就比一些偏远的省一个省还要多。
可是,这几年北江省的问题也不断出现,由于北江省的正北方向是辽北省,但这个省很贫困,同时,也有不少匪患,最为关键的是北江省的西北部就是小沙国。李序然刚穿越过来时,遇到了征税难题,那个时候正是大清和小沙国在交战的时候。
通过那次交战后,小沙国吃了败仗,消停了几年。
可是,近年来,边境经常发生一些冲突和摩擦,尽管朝廷给北江增派了地方的驻军,但还是免不了一些伤亡事件。
李序然估摸着,这大概就是太子说的重点是北江省的缘故吧。
看见李序然不说了,杨尚书急忙说道:“序然啊,你不要老说国家大事了,还不快给太子准备膳食,都累一天了”。
“哦,对,你们这么一说,本宫还真有点饿了,这样吧,李大人,听说你们南江那个叫什么……哦……对了,那个小青河里的小黑鱼味道不错,还有那个用泉水熬得小米粥也是一绝,咱们晚上就尝尝吧,正好本宫还有些事情要和你们商量,咱们边吃边说”。
“微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