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这时候,门外走进来一个年轻的光头和尚,看起来还挺俊朗,脸上带着微笑,很和善的笑意,让人一看就感觉亲近。
但是,偏偏这么一个人。当他出现在大家的眼底,在场不少人都是脸色大变。
之前那些和尚纷纷后退一步,刚才还连人家报警都眼皮不眨一下。但看到这个小光头,全都是眼角抽筋。
罗老则是马上将那个佛音木鱼保护起来,生怕马上被那光头抢走一样。
“他妈的!今天真是出门不看黄历。”胡伟狠狠地说了句。
其他人则是深有同感地点点头,遇到这个家伙,的确是出门不看黄历,很倒霉。那小光头跟胡伟一样,也是大家不喜欢看到的人之一。
对那些和尚来说,他们宁愿跟胡伟这个满口粗言的人交流,也不愿意接触那个小光头,反正他们深受这个光头的毒害。
而那些古玩圈的人同样是这个感受。如果杨帆在,肯定很吃惊,能让两个行业的人敬而远之的人,绝对是世间罕见。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老施主帮我佛找回重宝,果然是功德之人。”那年轻的光头唱了句佛语。
罗老脸色一变,马上纠正:“我没说要捐出去。”
“佛面前谈买卖不好,罗施主,这样吧!我这有一物,肯定能让你满意的。”说完,那光头从宽大的袖子里面取出一件物品。
那是他这两天淘来的宝贝,还挺值钱的。他收到消息,这里出现一件佛门传说中的宝贝,于是赶紧赶过来。
很巧,竟然进门就看到了奇宝,顿时心生天助我也的感叹。
大家望过去,发现是一本字帖,历史上非常有名,就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当然,这不是王羲之的作品,而是别人临摹的。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唐太宗李世民征得后,他爱不释手,常於半夜秉烛临摹,最后此卷亦随唐太宗殉葬昭陵。唐朝太宗生前曾命当时著名的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各临一本,而此三人皆学王字,唐太宗曾要他们将征求来的王羲之书迹逐一鉴别真伪,
因此,可以说在王羲之真迹无一字传世的情况下,他们的临本无疑是研究王字笔法的最佳范本。三人临本中除欧阳询临本失传之外,褚遂良、虞世南临本和冯承素摹本得以传世,合称《兰亭墨迹三种》。
眼前这一件,就是虞世南的作品,因卷中有元天历内府藏印,亦称“天历本”。虞世南得智永真传,直接魏晋风韵,与王羲之书法意韵极为接近,用笔浑厚,点画沉遂。可以说,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
“这件作品不是已经被人得到了的吗?你怎么弄到手的?”胡伟有点奇怪。
他心里暗道:不会是你这光头臭不要脸,死皮赖脸跟人家化缘来的吧?
他认真观摩一会,发现此卷用两纸拼接,各14行,排列较松匀,近石刻“定武本”。但点画与褚遂良摹本相近,点画较圆转,少锐利笔锋。勾描的墨色清淡,气息古穆。
“你就错了,我也是路过。人家施主热情,硬是让我进去喝杯粗茶。盛情难却,小僧我也就勉为其难。奈何那施主深得我佛造化,将此书帖奉上,我也没有办法。”那光头说得好像很无可奈何一样。
其他人都是要吐血,你这话到底有多少真实成分?就算对方是你们佛门的信徒,也没那么夸张吧?
“你妈呀!鬼信你的话?”胡伟真想掐死这家伙。
“我也没指望你相信。”那和尚显然跟胡伟也是很熟。
接着,他继续说道:“小僧还记得,你这家伙欠我两百块,你爽快点,什么时候还?我说你也不是缺钱的人,怎么就老赖着不还呢?”
众人均是无语,两百块你要不要记得那么清楚?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就算记得,你也不用当众说出来,让人家难堪吧?
那么久了,这家伙的性格是一点没有变呀!
胡伟气得马上抽出两张老人头:“妈的!不用找了。”
那和尚也不恼,反而郑重地收好,一双眼睛差点就变成元宝。
趁着一会,罗老赶紧将佛音木鱼拿到宝库里面锁好。他这才发现,那件佛音木鱼不是一般的烫手山芋呀!
才刚曝光,就顶着巨大压力。如果是以前的杨帆,肯定保不住这件物品的。
那后面来的光头,正是孤灯大师的弟子,法号戒贪。那家伙小的时候经历比较黑暗,孤儿一个,经常吃不饱、睡不暖。
正是这种经历,养成了他极端好财、守财、吝啬的性格。因此,孤灯大师给他起了戒贪的法号,就是希望他以后莫要贪财。
但结果,就是孤灯大师自己都始料不及、头疼不已,人家都是坑爹,他是坑师傅,还是一个巨坑。
平时出去花钱,总是打着自己师傅孤灯大师的名号,到处混吃混合。
“善哉!善哉!”戒贪又唱了一句佛语。
胡伟差点破口大骂:善你妈呀!他发现,那几个老家伙的弟子中,就他跟杨帆是正常的,其他都是变态。
可他不知道,在杨帆眼里,他也是一个精神病。
“既然罗施主如此执着,那我等先告退,来日在前来拜访!”其他和尚纷纷告退,真心不希望跟那家伙混在一起,搞不好什么时候,自己就被坑了。
“各位师伯、师叔、师兄,相聚就是有缘,何必那么快回去呢?正好,小僧有点事情要请各位帮忙,还望各位看在同门的份上,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