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聚精会神,聆听着女博士对话的苏子不同。吴尘对博士私人实验室内的陈列品相当的好奇。每次苏子下意识的用眼角的余光扫过两侧墙壁的时候,吴尘都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瞅准时机,尽可能的搜刮这些非常私人的陈列品。
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从这些与女博士最直接相关的物品中,找出能够确定她真实身份的蛛丝马迹。
通过吴尘的不懈努力,收获还是有的。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女博士确实精通……人类基因学(=.=)。
挂在墙壁两侧的私人陈列品中,多半都是人类的基因链片段。这些用不同颜色标注的基因组,显然在我们的生命遗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吴尘还发现,两侧墙壁上的基因组有着显著的不同。
怎么说呢,左手边的基因组相对简单,充满了一种自然的美感。而右手边的基因组,却充满了复杂和多变,以及一丢丢邪恶的美感。而且,左右相对的一组基因,应该是相同的人类基因组和经过x突变之后的变异基因组。一个是原初的模样,一个是变异后的模样。
吴尘的关注,甚至影响到了苏子。
正跟苏子说着什么的女博士,几乎瞬间就洞察到了这名低级研究员的走神。
于是女博士平静的中断了述说,又在苏子冷不丁反应过来,手足无措前,恰到好处的笑道:“是不是很美?”
“是。”苏子实话实话。
“这就是生命的魅力。”女博士似乎回忆起了什么,却又转瞬即逝,恢复了清明:“我曾设想了3种dna的模型,我叫它们:a、b、c。”
正准备着承受一波心灵震撼的吴尘,不禁下意识的苦笑:“ab……c?”拜托,我还以为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吊炸上天的代号……
“对。就是abc。”女博士笑着耸了耸肩:“还能是什么?简单明了,多好。”
“是很好。”感受到主人的宅系怨念,和吴尘精神连线中的苏子,不由得会心一笑。
“我原以为我会得出一个经典的化学模型。分子、分子键,原子、原子键,离子、离子键……然后组成和一个清晰的几何图形。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正如人们所说,直线属于人类,而弧线属于造物主。”说着,女博士拿走堆在桌角的演算手稿,露出了一个充满了无限美感的双螺旋模型。
那两条若隐若离,似分似合,相互盘绕的美丽的螺旋线,就是女博士口中属于造物主的弧线。
“所以博士,您在研究nda的结构时,设计了三种模型?”苏子抓住了自己的兴趣点。
“是这样。”女博士的指尖仿佛抚摸自己的孩子一般,抚摸着这段双螺旋模型:“磷酸根在螺旋的外侧构成两条多核苷酸链的骨架,方向相反;碱基在螺旋内侧,它们两两对应,腺膘呤(a)总是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膘呤(g)总是与胞嘧啶(c)配对……两条链的碱基顺序彼此互补,只要确定了其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也就确定了。于是,只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版,即可合成复制出另一条链……”
随着女博士的述说,吴尘还没有成为庇护所玩家前的一段尘封的记忆猛然被激活。然后借苏子之口,脱口说出:“dna双螺旋!”
“是的,双螺旋。”女博士笑着抬起头。
与她充满了无上智慧的双眼轻轻一碰,吴尘整个人都燃了起来:“罗莎琳·爱尔西·富兰克林(rosalindelsiefranklin)!”
“你知道我?”女博士的表情透着些许的意外。
开玩笑,吴尘怎么可能不知道她!
罗莎琳·爱尔西·富兰克林——dna双螺旋结构的真正发现者!
被遗忘的黑暗女神!
罗莎琳·爱尔西·富兰克林,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化学家、结晶学家、x射线衍射技术专家,和遗传学家。
1920年的7月25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她的叔父是第一位进入英国内阁的犹太人,她的阿姨是女性参政权与工会活动的介入者,而她的父亲,则是伦敦工人学院的教授,后成为该校的校长。
就像犹太大亨们鼓吹的那样,这是一门犹太精英!
在这样的精英家庭中长大的富兰克林,少了富家女的骄纵,却多了新时代女性的独立与对梦想的渴望。15岁时,就暗暗决定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尽管父亲并不希望她走上科研的道路。因为,在那个时代,科学界对女性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歧视。可执拗的富兰克林还是执意走了下去。
不妨让我们看看,她从此以后的开挂人生。
18岁从伦敦圣保罗女子学校考入剑桥大学。3年后,虽然她顺利完成学业,然而走出剑桥大学之时,她却没能拿到正式的学位,只拥有一个“名义上的学位”(decreetitular)。出现这种状况,只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剑桥大学并不授予女性“文学士”学位(bacantab.)。
然而,性别的不公,并没有浇灭富兰克林对于科学研究的热情。从剑桥毕业后,她来到了罗纳德·诺里什(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实验室工作。1942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她进入了不列颠煤炭利用协会。又是3年的时间,25岁那年,她通过了博士论文的答辩,拿到了物理化学的博士学位。战争结束后,富兰克林前往法国巴黎工作。并在巴黎国家中央化学实验室,工作了3年(又是3年!),学习x射线晶体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