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小时后,置身于船厂中的唐浩然默默的注视着眼前的这艘铁甲舰,神情显得极为凝重,在眼前的船台上,一艘巨型的军舰正在建造之中,这是“镇海级”的后继舰——“经海”号,相比于“镇海号”其装甲更强、火力也更为强大,当然造价也更为昂贵。
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是,“经海号”吸取了“镇海号”的经验,其性能更为先进,而且其在技术上更为成熟。
“根据设计它的常备吨位为16400号,满载吨位为17200吨,与“镇海号”不同的是,其采用两台最新式的蒸汽轮机,相比于英制三胀式蒸汽机,其重量更轻,且功率更为强大,其功率为惊人的25600马力,预计航速将不逊于“镇海号”。”
看着眼前的元帅,史司的神情显得有些得意,如果说“镇海号”是他的骄傲的话,那么眼前正在建造中的“经海号”无疑将是他的人生巅峰之作,其完全汲取了“镇海号”的种种不足,相比之下,它更为强大,甚至在其看来,它已经达到了“无人超越”的地步。
“蒸汽轮机……”
念叨着这个词,唐浩然的唇角微扬,经过长达六年的努力,北洋动力终于解决了蒸汽轮机可靠性问题,成功的把其应用于军舰上,六年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跌倒,终于成就了今天的成功,现在,至少在动力上,中国海军第一次把列强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当全世界的海军仍然装备着三胀式蒸汽机的时候,东北海军却已经决定用更为先进的蒸汽轮机取代往复式蒸汽机。
当然这种动力技术的革命,除去六年来持之以恒的坚持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过去的三年间,海军通过试验舰只的试验,证明了蒸汽轮机的可靠性以及其发展潜力。不过唐浩然注意到,史司并没有提及另一点变革——“经海号”所使用的不再是燃煤锅炉,而是燃油锅炉,在过去的一年间,经过充分的试验,高热值的且廉价的重油正在取代无烟型煤,非但新定型的军舰使用新式的燃油锅炉,甚至就连同“镇海号”等“旧舰”的锅炉亦列入了改造议程。
海军燃料的燃油化,这一改变令东北海军舰队在未来的战争中比使用燃煤锅炉蒸汽机的敌国舰队更具灵活性,同时简化了后勤保障环节,大大提高了海军的出动频率。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去验证。
“……前后各装有1座沈阳兵工厂重新设计的305毫米50倍口径双连装主炮,这比起前代的战舰有更强大的火力。该炮塔可以左右150度转动,炮管能在仰角45度、俯角5度之间上下移动,471千克重的炮弹能以5o秒1发的间隔射击。”
5o秒1发,这是它的持续射速,尽管在英国的阿姆斯特郎公司设计“镇海舰”炮塔时,其它宣称其炮塔可以达到30秒一发,但在实际使用时,海军发现,那不过只是所谓的“最佳试验状态”,实际持续射速不过是1.5分钟一发,可即便如此,其仍然超过同时期的同类舰炮。
而与镇海号的炮塔不同,“经海号”的炮塔则由沈阳兵工厂设计,其内部结构更为复杂,也更为科学,加之又对火炮进一步改进,从而令其达到了一分钟一发持续射速。
“副炮则为4门254毫米50倍口径单装炮。该炮塔可以左右160度转动,炮管能在仰角30度、俯角5度之间上下移动,235千克重的炮弹能以2分钟3发的间隔射击,射程达24600米……”
在“经海舰”的最初型制中,其设计为四座双联203毫米副炮塔,但海军会议中“十英寸”与“八英寸”的争执中,最终十英寸舰炮凭借着其二级炮的威力,击败了威力较小的八英寸舰炮,成为海军装甲巡洋舰的主炮。
这种变化自然也随之影响到了“经海舰”,因为八英寸舰炮的停用,“经海舰”的副炮亦需要进行改造。因为重量、尺寸等关系,使得当时已经开工的“经海号”只能改用单装十英寸炮塔,淘汰了双联八英寸炮塔,不过代价是值得的,升级火力后的“经海舰”单舰火力相当于一艘一等战斗舰与一艘二等战斗舰,这正是海军选择十英寸的原因所在。
甚至就史司的了解,鉴于“经海号”使用十英寸副炮后火力的跃升,舰政处的那些年青人甚至设想起了统一火力的战斗舰,其不再采用十英寸副炮,而是清一色的十二英寸主炮!不过就现在而言,还有太多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152毫米45口径单装速射炮去对付鱼雷艇,而分散的设计是为了避免因单一命中而破坏掉密集的速射炮。上甲板的炮塔都有装甲保护,使其不容易被破坏。”
在史司的讲解中,唐浩然只是默默的点着头,对于海军战舰他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如果非要说懂得话,恐怕也就是知道重油、蒸汽轮机以及统一口径主炮是战舰时代的发展方向,至于其它,嗯,也就是在“经海舰”的讨论会议上,建议将其桅杆更换为塔式桅楼,以便于安装观瞄设备。
尽管现在诸如机械式弹道计算机、高倍率测距仪等新技术仍未发明,甚至各国海军的交战距离仍然停留在只有3000米的目视距离,但对于唐浩然来说,他却知道提升交战距离,对于海军而言意味着什么。
在另一个时空中的对马大海战中,日本海军之所以能赢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将交战距离从3000至4000米猛然提升至6000米,正是凭借着这一距离优势,降低了俄国军舰的命中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