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穿越重生>重生关云长>第235章 拟诏事宜(二)

关羽此话一出,朝堂之上再次沸腾起来,献帝一听这又是个难事啊,遂端坐在那里遂道:“诸位大臣以为如何啊?”

太尉杨彪首先出列道:“关将军所提之事涉及诸多方面,别的我不管单说这袁术,我想袁术乃是四世三公,作为汉室名门之后,他岂能有反叛之心?何必要动用汉室宗室讨伐名门之后呢?这岂不是自相残杀么?老夫坚决反对这么做!再说让袁绍讨伐曹孟德一事,此事唯恐师出无名啊,曹孟德何罪之有?就要袁绍兴兵讨伐呢?吾认为此事欠妥!”

朱儁闻后遂道:“此乃驱虎除豹之计,更是一箭双雕之计谋,如果用之的话,既让我们省了力气又能攘除外患,此计甚妙!吾认为没什么不妥!”

车骑将军、国舅董承遂道:“老夫认为袁氏四世三公,树恩四世,应该不会夹攻洛阳,袁术为人奸诈,我们先不要急着动手,一旦他有所企图,再通知刘表勤王也来得及,如果贸然的叫刘表夹攻势必得罪袁术;至于袁绍进攻曹操之事吾认为还是妥当的,这样做一方面试探袁绍对陛下的忠心,另一方面可以打压曹操,防止他这个老虎养成;叫韩遂夹攻李傕,吾认为此事未尝不可,一方面可以试探韩遂的忠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我们的压力!”

左将军、皇叔刘备闻后遂道:“国舅说得有理!我看这么办最妥!”

刘备说完,朝堂之上在没了声音,两位皇亲出乎意料的达成了一致,关羽闻后再道:“这么着吧就依国舅建议,不知大家还有没有什么意见啊?”

众大臣闻后互相对视了一下,没人再进谏开来,献帝见大臣们没了声音,遂道:“我看此事准奏!就依国舅的意思办!”

关羽见这第二条建议也折中的通过了,接着出列道:“为臣的第三条建议就是关于以下几个人的人事安排问题,恳请皇上予以定夺。经过臣再三斟酌,反复酝酿,拟决定提拔:“陈宫为中郎将、行军司马(正三品)、任峻为典农中郎将(正三品)、张飞为虎威将军(正三品)、高顺为典军校尉(正四品)、周仓为都尉(副四品)还望陛下恩准!”

关羽说完,献帝遂道:“准奏!”

还没等众大臣发言。献帝就下了决定,原来在人事任免上,只要当事人决定提拔了,到了皇帝这边就是走个形式的事,只要没太大出入一般都予以通过。关羽作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在人事任免上有自由裁定的权力,可以推荐正二品的官员,可以任免三品以下的军事主官和副官,但是基于对皇帝的尊重,他所提拔任免的官员需要向皇上做一下汇报,作为军队系统内的官员提拔,关羽有其决定权,也不容别的大人掺和。所以这件事情很快就通过了...................

三件事情虽有争议不过鉴于关羽在朝中重要的人脉还是得以通过,接下来献帝便开始拟诏了,最先开始的就是第一件事情,昭告天下,其实之所以推动这件事情,就是为了引周边诸侯归顺,其实就是针对河内太守张扬的,因为别的诸侯不可能归附,圣旨马上发给各方的诸侯,第一个要发的就是河内太守张扬。

这张杨字稚叔。云中人,早年时因为武勇过人被并州刺史丁原任命为武猛从事。汉灵帝末年,天下大乱,汉灵帝以所宠小黄门蹇硕为西园上军校尉。蹇硕在京都统领军队,想要统率四方,于是大肆征召天下豪杰用为自己的偏将,当时袁绍和曹操都被征为校尉跟随蹇硕,而丁原则派遣张杨率领士兵去蹇硕那里去,蹇硕让张杨暂行军司马。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蹇硕被大将军何进所杀,何进派遣张杨回并州召集兵马,留在上党,并平定了上党的山贼之乱。但何进不久之后就被宦官张让等诛杀,董卓趁机进京,掌握朝中大权,无恶不作。于是张杨率兵进攻上党太守于壶关,但未能攻下,于是张杨率所领寇略诸县,队伍发展到几千人。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张杨率军参加,山东诸侯组成以袁绍为首的讨董联盟军。张杨于河内与袁绍军回合,后与匈奴单于於夫罗屯于漳水,於夫罗想要叛变,但是袁绍和张杨都不肯相从,于是於夫罗挟持张杨奔走,袁绍派遣大将麹义进行追击,在邺城南部大破於夫罗军。於夫罗挟持张杨逃到黎阳,攻破度辽将军耿祉军,张杨得以东山再起,于是董卓封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自此驻守河内郡。

这河内郡拥有人口80万,称得上是一大郡,张扬当下收到圣旨,当即便表示拥护献帝,俯首归顺,并在第一时间给献帝写了回信,为表示诚意将河内太守的印绶也一并交上,就这样张扬归顺了洛阳,河内郡没动刀戈便收复回来......................

却说荆州的刘表收到了洛阳来的圣旨,很快召集手下众下属商议开来,一直以来他刘表盘踞荆州不问世事,即使在遇到董卓进犯长安,18路诸侯兴兵讨伐之际,他刘表所在的荆州仍然按兵不动,作为汉室宗亲,曾经何进一手提拔的人才,面对这种大逆不道、欺君罔上的董卓,却依然保持着克制与冷静。其实刘表有自己的打算,作为刚刚上任5年的荆州牧,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真的很不容易,不惑之年的他才熬上这荆州刺史的位置,在官场上奋斗了这么多年,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这个位置来之不易啊!这是其一;其二是刘表年龄方面的问题,年过五旬的他面对这


状态提示:第235章 拟诏事宜(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