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科幻未来>天门>第二十五章 伊甸园

求推荐票!!!!求收藏!!!

无论是苏逸辰还是万长春,他们从来没有像林嘉这样把这个地方居然会和传说中的伊甸园联想起来,一时间他们几乎以为是不是林嘉因为独自呆在这个地方时间久了导致精神有些失常?

可是,当他们仔细看完林嘉所写的内容后,心中的惊愕的同时又不能不承认,林嘉所作出的这个假设虽然极其大胆,却同样也是有一定逻辑性的。

除去这个世界和传说中的伊甸园描述极其相似外,更重要的就是那两棵奇异的巨树了。按照《圣经》中写到,伊甸园里有两棵“善恶树”,树木上结着果实。但同时在《圣经》中又写道,亚当和夏娃在蛇的诱*惑下偷吃了善恶树上的“jìn_guǒ”,而这jìn_guǒ在西方教会的另一些典籍中又被描述成为“苹果”,善恶树就是苹果树已经成了共识。林嘉吃过那树上的果实,根据他的笔记中的记录,这果实的味道的确和苹果有些类似,如果这两棵树就是传说中的善恶树的话,那么它也就是那两棵大名鼎鼎的“苹果树”了,而它们的果实也就是被称为jìn_guǒ的苹果。

在后面,林嘉还提出了饲养的放归的两个观点,这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亚当和夏娃会被逐出伊甸园的原因。偷吃“jìn_guǒ”违反了神的规定从而被驱逐,也许只是事后人类自己的看法,或许也是他们被逐出伊甸园为神所找的一种合理解释。而真正的原因或许就如同林嘉所假设的那样,这里只不过是一个人造的巨大自然生物圈,“神”把一些代号为亚当的男性人类和代号为夏娃的女性人类放入这个生物圈内,就和人类用来饲养和观察动物习性一般把它们圈养在某一个区域,从而进行一些科学研究。

当研究结束,或者说所谓的神决定离开这里时,就把这些人类重新又放归了自然界。回归自然界的人类突然从一个不愁吃喝,不会担心温饱饥寒和任何危险的“天堂”来到了充满危机随时面临残酷生存的外界,其心理的恐惧和绝望的巨大反差让他们尤其怀念之前的伊甸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口口相传,再加上后来人类的想象力和发挥,从而最终形成了最后的神话故事。

古往今来,其实西方神话和东方神话有着许多类似的方面,这些在现代人看来有些巧合,可同样也是无法解答的疑团。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圣经》中写道,耶和华神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当创造亚当的时候耶和华神是用泥土造着自己的样子捏出来的,而夏娃是耶和华神从亚当的身体里抽出一根肋骨再用泥土化成的血肉所创造出来的。

而在东方,大名鼎鼎的女娲神同样也有着抟土造人的相同传说,这两个相隔万里,在上古时期几乎不可能有任何交流的东西方文化却在这点上有着惊异的类似,那就是神用泥土造人,从而创造了人类。

而且,关于伊甸园的传说中,除了耶和华神外还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那就是“蛇”。在西方世界,“蛇”又被称为魔鬼,是神的最大死敌,两者互依互存,有神就有魔鬼,从不分离。

但是在东方,女娲神的造型却是人首蛇身的模样,可根据东方哲学的说法,人心分有善恶,各分阴阳。佛教中还曾说道,一念为佛,一念为魔。神(或者是佛)的出现往往也伴随着魔(魔鬼),两者是从来不可分的两极。西方所谓神和“蛇”的说法,和女娲的人蛇一体的形象又有着奇异的重叠,这难道不又是一种巧合么?

“怎么了老万?你和小苏怎么这个表情?”

胡志军很是奇怪地看着呆立当场的苏逸辰和万长春,他有些不明白这两人怎么突然间神情变得如此古怪。林嘉的笔记本内容他在一旁也看了,至于林嘉后面写的那一大堆神神道道的东西他是怎么都看不懂,正想询问万长春这里面究竟写着啥玩意的时候,这才发现他们两人的异样。

“我不如他,不如林嘉呀……。”谁想到,万长春如同在梦幻中醒来后先是长吁一口气,接着就是摇头长叹。

苏逸辰同样也有这样的心情,先不论林嘉的猜测是否正确,可他如此大胆的猜测远远超过了他之前和万长春之间的讨论。而且从这个猜测来推论,同样可以解释这个“世界”的大部分疑问,甚至提出了一个合理解释的可能,同样还包括那些古代早就已经灭绝植物的存在和那些完全不知来源的巨树、青草这些的神秘来历。

不过,看着万长春无比感慨的样子,苏逸辰开口安慰道:“林教授也是在经历一个月的探索后才偶然想到,如果是您的话,也许也会和他一样提出这个假设吧。”

万长春想了向,脸色稍缓了些,不过依旧苦笑道:“有些事揭穿了后回过头再看觉得很容易,可有时候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才是最为关键的。就和林教授在文中所提到的牛顿爵士一样,人人都知道苹果成熟了就都会自己从树上掉下来,这种情况所有人已经见了数千年甚至更久,可惟独只有牛顿爵士一个人才从成熟掉落的苹果中想到了万有引力的理论,从而奠基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呢?这就是人于人之间的差距啊,小苏,你不用安慰我,同林教授相比,我的确有着许多不如啊!”

听着万长春的话,苏逸辰张了张嘴,最终却还是默默点了点头。而这时候,在一旁的胡志军是一脸的疑惑,他根本就听不明白这两人在说些什么,忍不住急着又问了一句


状态提示:第二十五章 伊甸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