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菊心情不好,站在自家门口,还没有进去,远远的就看见方家的小店。

虽然还是清晨,但是陆陆续续已经有很多人过来吃早饭,看样子生意不错。

再瞧自己家,冷冷清清,铺子里外也是脏兮兮的,到处都是灰。

回头瞧一眼跟过来的小娃子,那张小脸因为冬天被冻的狠了,生了冻包,开春好了一些,却留下很难看的印记。

加上回来的路上,风吹的狠了,鼻涕挂的老长,走几步,吸一下,或者用袖子擦一把,大多乡下的孩子都是这么过来的,加上他没了娘,他爹也不可能总给他洗衣服,所以小娃脏的很。

吴小菊眼中一抹厌恶闪过,恶声恶气的道:“还不快点,磨磨蹭蹭的,叫你爹看见了,还不定怎么数浇呢!”

吴小菊他男人叫李大顺,四十多岁的年纪,在古代已经很老了。

毕竟生活条件有限,人的平均寿命不长,十几岁成亲,二十岁出头已经有了几个孩子,三十岁已经当祖母祖父。

李大顺家的大儿子已经十二了,原先李家太穷,差点成了光棍,亲事这才一拖再拖,哪想也是个不长命的,生了两个孩子之后,身子就不好了,病病拉拉的。

李家也没太多钱给她看病,拖着拖着人就不行了。

死就死了吧!

反正活着也是受罪。

人没了,李大顺也没什么感觉。

照样过他的日子,给两个儿子挣口饭吃。

其实也不怪他心冷,穷日子只能这么过。

这回娶的丫头,年纪小,被兵匪坏了身子,已经不是黄花闺女。

李大顺还是不在意,只要是个母的,能过日子,能给家里烧饭洗衣裳就够了,更重要的是,他娶这一个没花钱,吴家还贴了点像样的嫁妆。

总之,除了名声不大好听,其他的,一点都不吃亏。

牛大海从李家铁铺门口经过时,李大顺正佝偻着背,从屋里出来。

瞧见吴小菊跟儿子,也没多余的话,只道:“快去做早饭,吃了饭,我跟三儿还得打铁。”

他家大小子已经能帮衬着干点活了,打铁可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活。

吴小菊心里不快,脸上也没好颜色,气鼓鼓的进了门,往后面去了。

牛大海回到铺子就忙活开了。

早上有赶早集的人,路过摊位,有钱的便想吃点东西垫垫肚子,要不然哪里干得了重活。

没钱的,也就只能饿着肚子。

这两年光景一般,加上朝廷也没减少税负,老百姓活的很吃力。

又听说边关不稳当,也不知什么时候又会打起来,总是人心惶惶。

来来往往的人,脸上也没多少喜气。

十一家的铺子这两日早上都在熬粥,浓浓的玉米粥,一文钱吃满满一大碗,配上香喷喷的咸菜疙瘩。

别以为会亏钱,实则不然。

玉米磨成细细的玉米面,过了几遍筛子。

兑上水,一边熬煮,一边用锅铲搅,防止结底,很快就能熬的稠,还很香。

除此之外,还有一锅南瓜粥,也是一文一碗,同样的插筷子不倒,很实在。

除此之外,方十一还用玉米面,贴了玉米饼子,一文钱一个,巴掌大的一个。

吃过的人都说香,其实也没什么窍门,就是贴的时候,在锅沿抹上一屋猪油,烤的焦脆,能不香吗?

也不光全是猪油。

她喜欢上山打猎,偶尔能猎到野猪什么的,也能得到不少的荤油。

猎野猪是很危险的事情,一般的猎人,只敢在野猪经过的地方挖坑设陷阱,很少有人敢跟野猪面对面肉搏。

方十一不是这样,她有武功,有弓箭,熟悉山里的地形,能凭着足迹,找到躲在窝里的野猪,再将它们捕获。

她只挑大的宰,小的都放过了,不能赶尽杀绝。

有她在,方家再不缺猪肉吃。

虽不至于天天都有,但是隔三差五,总能吃上一顿。

好的部位,腌制了留着自家吃,差的都当做菜卖了。

现如今,方十一杀猪的本事也练了出来。

从宰杀到剥皮,剔骨,分捡内脏,都能快速完成,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十分钟,刀法精湛了得。

抹了猪油的饼子,价格也便宜,就是旁边的商户老板也都经常在她家吃早饭。

早上方七也会出来帮忙,小妹就在院子里跟大黄玩。

她们一早就吃过了,阿姐说了,吃饱才有力气干活,不能饿着肚子。

小妹起的最晚,这会正一边玩一边吃饭。

昨晚发生的事,方十一没放在心上,也没跟任何人说起。

忙了一个早上,两锅粥都卖的差不多了,正要收摊子。

宝二匆匆忙忙的跑回来,气都快喘不匀了,“十一,快跟我去县城,裴叔已经把事谈下来了,等着你过去拍板呢!”

“这么快?”方十一有些意外,还以为要再等几天呢!

她急忙解下围裙,跑回里屋找出藏着的银钱,连衣裳都来不及换便出门了。

刚到门口,宝二正打算去牵驴子,就见一辆马车跑过来,停在他们家门口。

车帘掀开,露出云景之的脸。

“不是要进县城吗?还愣着干嘛,快些上来。”

方十一怔了三秒钟,便欣然接受了,拖着宝二钻进车里。

宝二往这边来的时候,也搭了顺风车,一辆拉货的驴车,就是慢了些,也没有马车坐舒坦。

但是古时的马路都是泥巴路。

因为下雨下雪的时候


状态提示:第130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