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穷山困教
“小伟,在说这个事情以前我先给你说一说咱们童山镇的情况吧。”张村长端起面前的杯子,一饮而尽,一时风光无限的张村长的眼中居然带了点寂落和苦楚。
“咱们童山镇以前是一镇二十五村,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因为地靠山区,逐渐的这二十五个村就合成了现在的十八个村落,而其他的一些被并掉的村落都化成了村支队,成为了一个村子里的支队,到现在,甚至有的村子在天灾之中消失了,所以,至今为止,这二十五个村子也只有剩下十八个村落。就是这十八个村落小一点的也只有十几户人家,三四十口人了,而县里面也在讨论是不是在合并掉这些村子,奈何难度很大,所以……”
总体来说,这山区里的村子人越来越少,这不得不和现在的社会挂钩,很多的山村人,都想着飞出这个祖辈人都走不出去的大山区,当走了出去后,很大一部分人都不愿意在回来过这种穷几户食不果腹的穷日子了。而真正不原意回来的,也都是那些村子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差太差了,毕竟,华夏人恋乡情结特别严重,落叶须归根。
他们没有张哇村这般的河流经过,孕育肥美稻田,各家各户能够自立更生,得到充足的粮食供应,一年四季就算只种这几亩地,就能确保一家温饱无疑。更没有盘山公路直接开到村口,便利的交通也使的张哇村的一些物产多少也能出售一点,虽然不能大规模的销售,但是,多少还是能补贴一点家用的。总的来说,交通便利的村庄再加上有河流经过,能有一片稻田的村子条件相比那些偏僻而且土地贫瘠的山村的生活条件要好的多。
所以,张哇村的人,可以说只要勤劳点,基本上就算是不出去也能做到衣食无忧,但是,谁不想更好呢。所以,跟随着外出打工的潮流逐渐兴起,最近几年村子里也走出去不少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但是如同其它那些偏僻贫瘠的村子里直接定居在外的还没有。
虽然政府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宣传加快城市化进程,迁山区到内地,但是,这也要根据省里的情况而决定的。
田南省虽然面积是全国之最,但是山区面积也是全国之最,几乎全省都围绕着十万大山之中,而山区居民更是占据全省的一半一上,让田南省拿出这么多的资金迁移出这些村子,这点对于贫困的田南省而言,还真的有些力不从心。
毕竟,迁移一个村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迁移的费用,到安置,每一家每一户这都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补助才行,而这些,也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如果把一个地方的贫困村迁移到另一个地理位置好点的村子,势必要分这个村子的自然资源才行,所以,对于接受这些迁移的村民们,没有哪个村子是愿意的,毕竟,这些好点的村子也只是经济条件相对好点,却并不能称的上富有。
就像张哇村,如果忽然迁进了一个五六十口人的小村子,这样整体来说村子的人口增加了,而村子里的自然资源基数却还是那么多,而些迁移进来的人口你还不能不安置,自然要分配给人家种植土地,房基,而这些就要从张哇村原住民手里夺走,所以,谁也不想自己的东西无偿的分给别人。
农民就是农民,他自己在善良,但他依然是个唯物朴素主意的农民,并不是那一直宣传的万家生佛,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当然,政府如果能够那出来一些金钱补贴给这个村子的人,这事也不是不可以商量的,毕竟,大家都是农民,可是,政府偏偏的又没有钱,所以,这个并村的工作也一直没有进行下去,而那些被合并掉的村子都是只剩下几户人家了,直接合并给临村,但是也只是把这个村子名义上划归被合并的村子里面去了,而这些人却并没有迁移,所以,和那个合并的基础村只是人口基数上有所增加,实际上却并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罢了。
所以,整体上来说,政府方面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投入到山区的改造上来,不仅是并村,还是其它的方面,特别是教育方面。
不但是童山镇,就是全省来说,最近几年落成的山区学校,除了镇上以外,其他的山村基本上就没有建设,甚至有很多的学校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彻底的坍塌而无法教学了,至此,有的地方甚至为了上学,不得不走上几八里的山路去来回奔波。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而教育却是孩子走出贫困的希望,所以,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教育。但是,因为条件实在有限,能够完成小学教育的山区孩子除了靠近学校的地方,其他的偏远的小山村基本上就少之又少了,能够完成中学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了,更不要说完成高中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了。
而所谓的九年义务教育,按照现在华夏的条件根本就达不到,所谓的义务教育也只是喊喊口号。其实本质上还是收费的教育。所以,很多家庭一是上学不方便,再个就是费用却是也不低,无力支付这部分的费用,就中途辍学了。
“所以,今天我们这些村长聚集在一起,就是想和小伟你探讨一下看有个什么好的办法,能够让咱们这童山镇的村民们能够走出贫困,最起码也要解决教育上面的困扰,上次我看小伟你很关注这方面的事情,所以,今天趁着咱们十八村的支书都在,所以,我就把你请来了。其实,最近张哇村得到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