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伊拉克风云>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色列之血

以色列,特拉维夫。

沙米尔总理站在总理官邸的落地窗前,一动不动地望着窗外。外面是一片秋冬季节凋零的草地。寒风吹来,使得那些低伏的枯草瑟瑟抖。他的心也跟这风中的野草一样凄惶而悲哀。

几个月来他在军事上所遭受到的失败,将以色列再度推到了危险的死生关头。六个主力师出击,十几万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攻下了整个约旦。那时的他何等意气风,西到红海,东临幼拉底平原,大以色列的实现就在眼前。

但谁能想到,伊拉克军队竟然如此的顽强和善战,他们西线的一个师竟然拼的全师覆没,硬生生的拖住了以色列军队前进的步伐。\南线主力竟然一举击溃了美国人,就连大名鼎鼎的82空降师也落得全军覆没。消息传来时,以色列全军上下都为之震惊……

然后就是一幕幕的噩梦了,伊拉克第一军西进,装甲纵队西进,第九军西进,第十六军西进,一支又一支的主力部队源源不断的开进约旦,仿佛无穷无尽。约旦军队也起了反攻,叙利亚和埃及这样的国家也趁火打劫。以色列军队不停的苦战,但是面对的敌人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不但丢掉了约旦,就连六个师的主力部队也被重创,击溃……

他想着想着,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股愤恨。他恨前线的那些将领,他们辜负了以色列人民的希望,他更恨沙龙,调唆他去攻击约旦。\如果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以色列军队还有内线优势,现在主动出击反而在道义上落了下风,一场与伊拉克的较量变成了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决战!

但是这一切的人之中,他最恨最怒的是那个叫做库赛-阿卜杜拉的家伙!(本文于,未经许可请勿!想看更多精彩章节,登6,支持正版!)

伊拉克从来就是以色列的敌人,但伊拉克从来不是以色列最强大的敌人,从贝克尔到萨达姆,伊拉克总是在反以战争中扮演着二流打手的地位。几十年来,以色列一直在同阿拉伯国家较量着,获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他沙米尔曾战胜过多少阿拉伯领导人和他们的追随者,但为什么这个库赛-阿卜杜拉一出现,就让以色列陷入了如此的危险境地?

以色列人处心积虑的策划着对那个家伙的行动,摩萨德对他的暗杀,对伊拉克核反应堆的空袭,欧洲等地的特工间谍战……但一次次地尝试都失败了,库赛-阿卜杜拉竟然带领着二流的伊拉克崛起成为了中东的级大国,那支一向散漫的伊拉克军队竟然让他打造成了一支无敌雄师。

现在以色列6军主力受到重创,空军在不断的损失,从北到南,近百万大军云集边境之上。\国家危在旦夕,沙米尔不得不强打精神,进行全国总动员,制定新的作战计划以图挽回危局。

“总理先生,参谋部的将军们都到了!”助手的声音传来,沙米尔停止了思考,走向会议室召开军事会议。会议一开始就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

“我认为,北方的防御需要重新调整部署。”北线司令部的莫利将军说道:“正面的敌人第一集团军和装甲纵队力量极强,又有很强的机动能力,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叙利亚人的两个师在我部队的侧后方向,随时可以策应正面进攻。前线的形势很危急,我建议后退一段距离以收缩防线!”

他的话音刚落,总参谋部军事顾问不满地抱怨说:“在约旦战役之中,我们就建议,伊拉克人的攻势很猛,安曼不能守,应当各部队撤到约旦河以西,而你们就是不听。现在,北线的四个师在那里被打的伤筋动骨,补充的都是些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北方怎么守?我们认为北部的兵力应撤到耶路撒冷一线。”

他的建议引起在座诸将的响应,大家议论纷纷。但沙米尔心知这是绝对通不过的,如果放弃北部退到耶路撒冷,以色列议会内绝对通不过,就连自己强硬的利库德右翼集团也不会答应。

这时拉扬将军说出了他的想法,他说:“退守的决策我不同意,放弃北线对我们的国家来说是不可接受的。\阿拉伯人没有什么协作精神,现在伊拉克人没动进攻,叙利亚人却一支在行动,想要从我们身上沾点好处。我们可以集中兵力先击破正面的叙利亚部队,然后再对付伊拉克人。只是前线的兵力不足,必须再增加三个齐装满员的师,否则还是对付不了来自两线压力。”

他的话让周围的人一震,但也遭到了质疑。(本文于,未经许可请勿!想看更多精彩章节,登6,支持正版!)

“现在倒是有三个师的人员,但是缺乏有经验的军官和足够的装备。德拉附近的仓库遭到伊拉克人的空袭,储存的燃油都损失了。\大概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调齐燃油和弹药。”莫利将军说道。

“叙利亚人有5oo多辆坦克参战,我们的坦克和炮兵在约旦损失的太厉害了。要想动反攻,必须要空军的支援。现在动反攻危险太大!”

“先生们,现在以色列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已经不能继续任性下去,适时地动反击是防御的最重要的职能,在军事上防御与反击难以区分。如果伊拉克人准备好了,加上埃及和叙利亚,同时动进攻,我们的压力将空前的大。击败叙利亚,迫使它退出战争,然后击败伊拉克的进攻,接着胜利的机会进行谈判才是唯一解决的道路!”乌齐-拉扬将军坚决的表示了自己的观点。\

<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色列之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