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伊拉克风云>第一百二十章 风云激荡

库赛阿卜杜拉这个名字是一种象征,在无数阿拉伯人的心中,它意味着勇敢,坚强、毫不妥协。公元月拉克6军第三十三机械化步兵师以自己的方式干脆而强硬的诠释了它的含义。

第三十三机械化步兵师对攻击万南城的美军第三装甲骑兵团起了步兵师级全面进攻。既然美军胆敢对伊拉克军队动手,那么战争就已经爆,在军人的心中,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对付敌人,就要全力以赴,就泰山压顶,就要雷霆万钧!

第三十三机步师动用了自己所能动用的所有重型武器,包括萨穆德1型战术地对地导弹,龙卷风火箭炮和马农型远程榴弹炮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虽然他们的直升机并不多,也没得到来自本土的空中支援,但是伊拉克6军多年来秉持苏联大炮兵主义的建设观点终于挥出了它强悍的威力。

第三十三步兵师和第三十特种旅的地面远程火力猛烈的攻击了美*无人机的指挥校射下,从空中望去,伊拉克军队庞大的重炮群覆盖射击构筑了一片壮观的场景,两个主力师的重炮的无数炮位在倾泻着各种口径的榴弹和加农炮弹,更有大批多管火箭炮群加入合唱,猩红灿烂的火箭弹弹道在刹那间将天边映得通红,无数火箭弹和其他炮弹的弹道宛如天神的火之瀑布一般垂在天际。

炮群猛烈的射击声如同无数隆隆的钢铁巨兽在嘶鸣,又如沙漠中狂卷而起的龙卷风暴,尤其是火箭炮群的第一次齐射就覆盖了正在进攻中的美国第三装甲骑兵团第三营。密集的火雨瞬间覆盖了整个队列,从北向南在万南市郊盛开了大片壮丽的火焰之花。

火箭炮无论在射还是在威力上,都跟榴弹炮有着一定的差距(此观点cd论坛台军某炮兵指挥官说过,斧头深以为然!),但有一样特性却是任何火炮难以比拟的,就是瞬间的一次齐射火力密度。

火箭炮对面集群目标的杀伤力是惊人的,此时的美军阵地上顷刻人仰马翻,火焰四射,炽热的钢铁在烈火和狂暴的冲击波的伴随将战车打的千疮百孔,将人体撕成碎片,将卡车炸飞,将火炮烧成废铁……

在那壮丽的火焰之花化为了浓烟之后,美国第三装甲骑兵团第三机步营的阵地上仿佛被天火灼烧过,一片漆黑之色,到处都是融化的钢铁和狼藉破碎的装备,烧焦的人体比比皆是。经过将近一夜苦战,实力大损的第三营在这一次密集的炮击中几乎失去了剩余的全部战斗力。

迎着初生的太阳,在沙特的沙漠上,伊拉克第三十三机步师和第三十特种装甲旅向当面的美国第三装甲骑兵团动了规模攻击作战。在第三十三师师长贾西姆穆罕默德眼中,这次战役的目标就是围歼美军第3装甲骑兵团整支部队五千人马。

这次进攻的动完全出乎美国人的意料之外,美国第三机步营卷入万南之战是偶然情况,虽然得到了团长格伦弗拉汉姆上校的批准向伊拉克展示力量。但是美国人并不认为伊拉克人会为了一个小城市与他们大打出手,至少现在在双方还没有撕破脸的情况下还不会。

格伦弗拉汉姆上校认为,美国空军已经具有了强大的空中优势,任何一支敌军敢在美军强大的地空协同火力下动进攻,那只是徒劳地把自己向美军的炮口和导弹上送。他坚信,在空地一体作战成为战争潮流的时代,对手任何老式机械化部队的老式攻击方式都会美军强大的空地火力击败。

他的观点并没有错,但是这建立在对等实力的基础上,只是现在美军只有五千人的装甲部队,而他们面对的却是接近两个满编机械化师的伊拉克6军。伊拉克人强大的地面火力突然袭击,给了美**队巨大的杀伤。同时第三十三师和第三十特种旅的电子干扰部队突然对美国部队进行了干扰,虽然没能彻底的压制美军,但短时间内造成了通讯与探测系统的混乱。

美国人猝不及防,整条防线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最惨的就是即将攻占万南市区的第三营,直接被猛烈的炮火覆盖,被炸的粉身碎骨。就连营长戴维佩恩中校也受了重伤,整个第三营战斗人员所剩无几,借助炮火的间隙几乎丢弃了所有装备落荒而逃,剩余人员不足四十人。

此时第三十三机步师的坦克部队已经在炮火的掩护下大规模向美军阵地冲击,伊拉克人的冲击十分接近苏式模式。坦克分成纵队突击,装甲车和战车跟进,自行防空火炮和防空导弹射车跟随在装甲队列之中。

宽大正面的战场上,美国人在武装直升机的支持下已经和伊拉克坦克交火了。双方的坦克交错对射,伊拉克人的t克面对于劣势之中的距离上克的稳定式火炮系统和贫铀穿甲弹挥了巨大威力。尽管加装了伊拉克自制的复合装甲,但几乎每一辆被贫铀炮弹命中要害的t克都会被摧毁丧失战斗力。

在局部战场上,美国却并没有占到压倒性的优势式膛坦克炮射的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正面难以击穿美国坦克的装甲,但伊拉克装甲兵经验十分丰富,见到这种情况没有强攻,而是借助自己三倍于美军坦克的数量优势,采用了特殊的战术。

他们借助t克良好的机动性,借助沙丘间起伏的地势隐蔽自己,跟在t后的蝰蛇步战车和反坦克导弹射车射重型反坦克导弹攻击美国坦克,尽管克防护强大,但面对弹径达到重型反坦克导弹依然难以抵挡,很快几辆美国坦克就被击毁。

这使得美国坦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章 风云激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