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伊拉克风云>第四卷 我若为昆仑第二十五章 发展的南方

在世界陷入风云激荡的大潮中时,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中东的一个小国内,在这个小国的一片土地上,正发生着令人难以想像的变化。一条条道路被铺平,一座座建筑物拔地而起,一台台钻井平台耸立在沙漠之中,如丛林般的石油化工设备上的灯光在夜间如群星般璀璨闪烁,这就是伊拉克南方,一个充满着朝气和奇迹的土地。

刘明的计划在全面实施着,由于伊朗空军的主力被全面开始的北方战役所拖住,因此南方获得了喘息的时间,而新近购买的美国“鹰”式防空导弹也大大加强了伊拉克边境上的防空力量。这给了正在建设中的甘英石油城和伊拉克到沙特的石油管道提供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

军工生产也进展顺利,塞马沃机车厂正在一边进行现代化改造,一边加足马力生产各种型号的坦克和战车;纳西里耶的轻武器制造厂已经竣工,开始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生产56式自动步枪、手榴弹、迫击炮等各种步兵武器,而设在纳西里耶西南的乌尔站火炮生产厂则已经开始在吉拉德-布尔博士的指导下生产各型轻型火炮,最重要的一条生产15545倍口径重炮的生产线也将与近期内调试完毕,开始生产。

刘明与中国合作的几个项目也运转良好,由于伊朗门事件实在影响太大,为了安抚伊拉克和刘明,美国zf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友好姿态,痛快的批准了bf和强大的信号数据处理能力。空对空作战时,它对5平方米的目标,向下探测作用距离55公里,向上探测作用距离75公里,空对地作战雷达作用距离148公里。性能比较出色,可*性好,价格也不贵,可谓是超七战斗机最为适合的雷达了。

当然刘明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也知道美国人也不是慈善家,真心为了伊拉克发展而出售技术。他知道这种雷达的历史,自然就知道美国人此时愿意进行技术转让的目的。

第一部apg-67雷达于1982年11月在道格拉斯公司的c-54飞机上作空中试验,1983年已生产了多部apg-67以供测试。美国人原先预计这种雷达的用户有f-5e改进型(既f-20虎鲨),德国f-4f“鬼怪”式飞机改型,反潜直升机alpkf90年代战斗机。

但哪里料到f-20虎鲨战机竟然卖不出去,而其他的用户又都对这种雷达兴趣不大,导致数千万美元的投入就要打了水飘。美国zf情急之下,想要寻找一个愿意出资的外国合作者,参照f-14战斗机的合作范例,用外国人的钱让本国的产品活下去。

而所谓f-14战斗机的合作范例是美国在70年代时,由于f-14战机成本太贵,导致格鲁曼公司每生产一架飞机反而必须赔钱,因此它根本无力进行飞机的生产和继续升级工作。要想维持f-14战斗机的生产,格鲁曼公司的资金缺口高达20亿美元,而这是美国zf所无力负担的。

就在大名鼎鼎的f-14即将夭折,而格鲁曼公司也债务缠身,濒临破产时,伊朗人出现了。此时的巴列维zf是美国在海外最大的军火客户,他们慷慨的给格鲁曼公司提供了高达7.5亿美元的无息贷款,并在国会做工作保证格鲁曼公司能够得到剩下的的资金。

这可谓雪中送炭啊!f-14战斗机的生产得以顺利进行下去,而缓过劲来的格鲁曼公司对伊朗也是感激万分,后来在伊朗空军选购战斗机时,他们给于了伊朗人连美国海军都没有的方便和待遇。伊朗人也顺利的买到了80架f-14“雄猫”式战斗机,这批战斗机的配备没有丝毫缺陷,几乎和美国海军完全相同。

想到这里,刘明不由想到f-14战斗机现在已经是伊朗空军的主力,而伊朗已经和美国翻脸成仇,美国人自己反而要面对自己制造的武器的威胁,这真是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将来自己和美国发生冲突的话,那么今天的an/apg-67雷达会不会就是昨天的f-14战机呢?

刘明知道,如果自己放弃这个机会的话,那么引进先进雷达技术就遥遥无期了。英国方面已经拒绝了出售蓝狐截击雷达技术的要求,表示只能出售整机,不能输出技术。而法国的雷达又太贵,所以an/apg-67雷达的引进生产势在必行。

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如果自己不出资引进这种雷达的话,美国情急之下,最终选择了一个新的用户——台湾空军。而an/apg-67雷达也摇身一变,成了台湾空军idf战斗机上使用的“金龙”雷达,因此刘明不介意在发展自己的同时,给idf战斗机的发展制造点障碍。

“呵呵——美国人啊,库塞-阿卜杜拉的钱可不是那么好赚的!”刘明微微一笑,在引进an/apg-67雷达的报告上签上了“批准!”

由于wp83的顺利提供以及雷达问题的解决,超七计划进展迅速。来自中国的设计组和伊拉克方面正在全面的设计飞机的机身,而为了加快速度,刘明已经派人去法国的达索公司请求技术支持。刘明要求在1985年飞机必须首飞,而在1986年第一批超七战斗机进入现役。

…………

与中国合作的第二个项目——运十飞机也正式开始,刘明设置的观察组和技术人员已经和中国方面开始一同工作。刘明拨出的首批2000万美元的资金及时到位,保证了运十飞机试飞和试验的正常进行,而由于资金的落实,上海方面也开始将原来的运十3号机零件进行组装,刘明派出了70多名专家和技工抵达上海飞机制造所近距离学习和观察大型飞机的组装制造工作。


状态提示:第四卷 我若为昆仑第二十五章 发展的南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