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大科学家>第七章 寻找盟友的想法

[第四卷 新的世纪]第七章 寻找盟友的想法

------------

柳智博转念一想,萧子显说的倒也在理,人类文明如果从原始社会算起,在地球上已经延续数百万年了。遍布全球的大大小小的民族如繁花般盛开又凋谢,不同地域的民族发展出来的语言文字很少有相同的,基本上每一个民族都会创造出属于本民族的语言符号。而数字符号则是人类文字符号中最重要的一种发明,可以说地球上很多重要的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下来而没有被漫长的历史所湮灭,其中绝对就有数字符号的一部分功劳。

像古罗马人发明了罗马数字,中国人则发明了五行八卦、算筹、天干地支,子丑寅卯等演算计数或者计时的数字符号。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古印度人发明了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阿拉伯数字,等到阿拉伯人学到古印度人发明的这种数字并将之不断地发展传播到世界各地后。阿拉伯数字就成为了现在人类文明中最好用,也是最完美的一种数学符号,可以说现代人类文明就是建立在这简单的十个阿拉伯数字之上的。

现在想来阿拉伯数字应该也是远古星际泛人类所广泛使用的一种数字符号,当初远古星际泛人类在创造地球人类的时候,将阿拉伯数字转化成生物信号移植到了人类的基因密码当中,人类在之后数百万年的进化发展过程中,这种埋在人类基因深处的生物信号偶然的在某一个人身上被破解出来,于是阿拉伯数字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

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演算阿拉伯数字的现代人类。完全可以凭借阿拉伯数字打开第八舰队的安全防御系统,那些觊觎远古星际泛人类财富的外星武装集团怎么也不会料到,第八舰队的防御系统密码就深藏在人类的基因当中。

老祖宗为了地球人类能够在地球上顺利的的进化发展,可谓是殚精竭虑用尽了心思。其中最重要的是老祖宗将他们最重要的一些科学知识都转换成生物信号。然后再移植到人类的基因密码当中,为日后人类科技爆发式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只可惜人类的身体实在太小,而远古星际泛人类所掌握的科学理论又实在太多,老祖宗们不可能将他们所有的科学知识全都植入到地球人类的基因密码中。

要知道一个人的身体撑死了也只有30亿个基因碱基序列,这个数量看起来很大,但是对于远古星际泛人类庞杂无比的科学系统来说,这点数量的基因碱基序列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老祖宗们只能将他们的知识系统精简再精简,直至简化到只剩下基础公式。然后再将这些基础公式翻译成基因密码植入了人类幼体胚胎中。这些基础公式就好比是一颗颗的种子,在人类一代代的繁衍生息中得以流传下去。

谁也不知道这些种子将来会长成什么样的大树,在人类发展繁衍出无数代的子孙后,其中总会有一个人会在某种意外的刺激下。陡然领悟出深藏在其基因序列中的某项科学知识: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迪生的电灯泡、特拉斯的电磁学,于是科学家就这样诞生了。

“现在我们离月球还有多远?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十分钟,飞船应该已经进入到最高巡航速度了吧!”萧子显抬起手看了一下手腕上的导航手表,如果按照预定的飞行计划,飞船应该已经从之前的加速进入到减速状态了。

核脉冲飞船在核爆后产生的推力是强大无匹的。尤其是这两艘飞船经过萧子显的强化改造后,性能更是远远超过了当初设计这两艘飞船的工程师的想象力。两艘飞船在宇宙中经过不断核爆助推加速度后,已经达到一万公里每分钟的高速,如果按照这种高速一支飞行下去。人类从地球到达月球只需三十分钟就可以了。当然两艘飞船是不可能一直使用这种高航速飞行下去的,如果继续这样以这样的速度飞行。那么在半个小时后两艘核脉冲飞船将会和月球擦肩而过,一直朝太阳系外面飞去。想停都停不下来。

因为两艘核脉冲飞船在太空中航行的时候是没办法踩急刹车的,当年苏联和美国当年在建造这两艘飞船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考虑过飞船在进入到没有阻力的太空中后,该怎么从高速飞行中停下来。

如果按照人们惯常的想法在宇宙中搞一个急刹车,只怕高速飞行的船体瞬间就会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惯性而解体。所以萧子显只能让飞船飞到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中点后,就开始降低飞船的飞行速度,通过慢慢减速来达到刹车的目的。

柳智博站起身来,走到舷窗旁边朝窗外观察了一会儿,才转过身来确定道:“我看到飞船的逆推引擎已经打开,看来飞船已经越过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中点了,现在飞船正在逐渐降低航行速度,再过二十分钟时间,飞船的航速就会降到最低状态,相信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在近月轨道上了。”

闻言,萧子显这才重新摸着自己的脑袋,唉声叹气道:“越靠近月球,我的心思就越发的混乱。真不知道人类陡然得到第八舰队这种强大的武力之后,该怎么去驾驭这支庞大的舰队。当年远古星际泛人类在自身科技文明发展到巅峰状态的时候,突然就爆发了种族大战,几乎全宇宙的种族都来围攻当时强大的人类,远古人类文明毁灭在即!老祖宗们为了让种族文明延续下去,从自己控制的星域范围内搜集了数以亿计的军舰和民用舰船,并且


状态提示:第七章 寻找盟友的想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