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这四大强臣,列孝穆皇帝一百三十八条大罪,以他残害忠良、荒淫无道、残酷暴戾为名,一起反了孝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皇甫敬和恭氏父子站到了宗伯正一方,将宗伯正推上皇位,之后又扶持了宗伯孤注。对于宗伯家坐主江山,武仕卿颇为不服,只是双拳难敌四手,最后终于不甘心地退出皇城,被封凉洲王。

没想到,凉洲王离京不到两个月,宗伯家便又发生了内斗,宗伯孤注杀兄弑父,一举杀了新皇和太子,自己做了皇帝。

更大的意外却是,就在发生政变的同时,居然让前朝太子李重袖从大牢中逃脱。

孝穆虽是昏君,只是臣反君终是大逆不道,皇城之外,还有千千万万不明真相的百姓,他们的同情心很泛滥,李重袖的人望竟然很高,据说他已经在暗中纠集一些前朝余孽,想要夺回旧河山。

李重袖随时可呼啸重来,让人感觉到新政权的摇摇欲坠,更引得凉洲王极度不满,认为本来已经是大势已定的优胜局势,如今竟然变成了三分天下的劣势,都是宗伯孤注为了当皇帝造成的后果,如此昏君,当然要拉下马来。

所以凉洲王反,也是理由充份。

他甚至在暗中拉拢当初一起反了孝穆的大臣,岂图故技重施,里应外合,让荆北的天地再次变了颜色。

凉洲王要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到底有多少人跟他一起反呢?还有哪些人可以成为助力呢?为了搞清楚这些事实,宗伯孤注想了个办法,对外声称病重,让那些还没有做决定的,或者是已经做决定的臣子们都动了起来,因为只有动,才能搞清楚他们的方向。

另一方面,却派了昭阳公主悄悄出城,去通知守疆大将陈青林。

能与凉洲王和恭氏父子对抗的,唯有陈青林。

而这个陈青林,曾是宗伯孤注家的家臣,自宗伯家掌了天下后,陈青林便手握重兵,被派守边疆,一方面避开朝廷内部斗争,一方面也是留条后路,以便将来助力。这次凉洲王能够退兵,就是因为陈青林赶来的及时,已经将京城团团围住,对凉洲王形成制衡。

其实大家都在赌,就赌恭氏父子会不会反。

就现在的结果来看,恭氏父子当然是没有反,不但没有反,发现皇上是装病的时候,他们立刻随宗伯孤注到了城楼之上,并且在宗伯孤注的亲自指挥下,控制住了京机要枢。而所有跟着凉洲王反起来的大臣,也跃然目中,现在已经全部都抓住了大牢,而凉洲王所有兵权,由宗伯孤注收回亲自掌管。

此次肃清,虽是冒了极大的危险,却是赢得漂亮。

哆公公可能是因为那个黄金制成的三羊开泰,心情大好,竟然将事情从头到尾地说了个清楚。

原来,关于孝穆的那场政变,其实一直都没有结束,只是战线拉得太长,曲折吁回,因此人们以为此事早已经成为定论的时候,其实宗伯孤注只是个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影子皇帝,有等于没有。

不过此役之后,恐怕天下会太平一阵子,宗伯孤注的帝位也将稳如磐石。而对于恭才人来说,此役恭家实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功不可没。

恭才人荣升为恭贵妃亦在情理之中。

哆公公说到这里,又添了句,“皇上真是让人佩服,此役最怕的就是,我动敌不动,那皇上可就白花那些心思了!那淑妃娘娘,是凉洲王的人,皇上在皇甫容华的椒香殿夜夜笙歌,却对淑妃娘娘日渐冷淡,便是通过她告诉凉洲王,皇上已经放松了警惕,并且不再重视凉洲王家人,结果使凉洲王按照预想中的提前行动了!”

当然,反正迟早都要是暴发的,就像是隐患,晚发现不如早发现,早发现早根治。

恭才人静静地听完,淡笑道:“那是当然。如果皇上是个好捏的软柿子,又怎么会成为皇上?本宫看中的男人,当然是了不起的男人!”


状态提示:121、政变始末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