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由皇上命名为迫击炮的火炮,是一种从炮口装弹,以曲射为主的火炮。其实炮体早在甲午年前就已经研制出来。但是因为炮弹落点扇射太大而未采用。经过无数次修改弹体和弹体尾部飞行稳定翼,到甲午年间第一款迫击炮定型。只是当时皇上在辽河作战,这种新炮跟本来不及生产。战后,皇上检验这种新炮后很不满意,重达一百多公斤的迫击炮还是整体式的。
“太重,减轻重量。将整门炮分解开,每个部分都要让普通士兵能拿得动跑得起。要象机枪一样。让迫击炮成为步兵火力支援的制式武器。”皇上的一句话,让已经定型的火炮重新开始设计。中国人是聪明的,三个月后第一款迫击炮定型。47毫米口径、350毫米管长,最大射程2100米,分解为炮管、支架、底座三个部分,总重量52公斤的轻型迫击炮开始批量生产。于去年9月试装备第一师。经过数个月的摸索。到年底,第一、二、三师全面开始装备迫击炮,没办法受产量限制。年初的军演其实就是为了试验这种迫击炮。现在到了用实战检查的时候了。
还有手榴弹,这种能从手上扔出去的炮弹也是皇上亲自命名的。体积小、质量小,携带、使用方便,扭开木柄后面的安全盖,拉出导火索扔出去就能爆炸,爆炸会杀死周边十数米的士兵。手榴弹一经装备部队就获得所有士兵的好评。听说早就有这种武器了。只是导火索延时不稳定,皇上怕还没扔出去就在自己手里给炸了。所以拖到导火索定型后才大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这种武器的出现让步兵们笑称。有了手榴弹步枪可以扔了,把手榴弹密集的扔出去鬼都给炸没了,还要枪干什么。
所以寿山把一切能扔的都扔了,唯有迫击炮和手榴弹这两样带全了。增援奉天就指望这两件新武器了。
晚了还是晚了,尽管部队收到进攻命令就第一时间出发,尽管减轻到最低的负重,还是晚了。俄国远东军最高指挥官、俄国远东总督也明白奉天在整次战役的重要性。俄国军队在经过一天的亡命攻击后,奉命防守奉天城东门的依克唐阿害怕了,他抛弃了部队自己带着亲兵从奉天南门跑了。主将逃命了,浴血奋战的士兵如同被抽掉了最后的底气也跟着跑了。就在依克唐阿冲出南门的那一刻,奉天城东门失守了,喊着“乌拉”口号的俄国军队如潮水般的涌进了奉天城。
“依克唐阿误我呀!”得知东门失守,伤势才恢复的宋庆当场一口血就喷了出来。一句话都没交待的宋庆急冲冲的带着直属营最后二百名将士赶往东门,企图夺回东门。失去指挥的奉天守军,只能将还医院治伤的左宝贵抬进了指挥部。
奉天城炮火连天,激烈的枪声和厮杀的呐喊声远远的传了出去。对寿山而言,这声音就是增援的命令。一天一夜不停奔跑的寿山,终于在第二天中午时分抵达奉天城外十里的地方。气喘如牛的登上了一个小山坡,眼前的奉天四门除了西门已经全部竖起了俄国人的鹰旗。
“进攻,不许停下。”寿山明白,连续一天一夜不停运动的部队一但停下,再想让他们发起冲锋是不可能了:“让炮兵先上来。”寿山发现了俄军,俄军也发现了增援的清军,他们调出了一部分兵力来阻击清军。
炮兵上来了,他们没有带山炮、野炮。为了能更快的抵达奉天,他们抛弃了所有大炮。只有眼前百来斤的迫击炮。一根根炮管被放下,座板托住炮管,支架将炮管支起。炮兵们估算着两军距离,开始调整炮击诸元。
“校准距离1600米,准备――”首先抵达前线的炮兵连长看着炮兵们将炮击距离调至1600米的标记后,挥下了高举的右手:“放――”
将炮弹摆在管口的士兵松开了双手,蹲下时捂住了耳朵。咚咚咚咚……一枚枚炮弹从炮管中射出,在俄国进攻队列中炸起朵朵火团。
迫击炮起做用了,俄军进攻队列被打断。寿山大叫道:“继续炮击,步兵继续进攻。”
枪声、炮声、厮杀声响彻战场,一枚枚迫击炮弹在俄军中炸开。进攻中的俄军被密集的炮火截为两段,而继续进攻中的俄军却看着清军步兵们不仅没有躲避反而向他们冲锋。俄国士兵们骑在马上高举着马刀,朝着清军冲过去。他们相信只要等他们冲到了清军身边就能将清军砍杀干净,没有哪国的步兵能挡住伟大的哥萨克骑兵。
“拿着马刀就了不起呀,把所有机枪架起来,手榴弹都准备好。”清军的指挥官将机枪在两侧布置好,就等着俄军骑兵进入射程。
距离越来越近了,清军还没有开枪。还有600米就冲上去的时候,俄国人发现清军朝着他们丢出一大堆圆棒子后,就全部爬下了。清国人这是想用圆棒子来吓乎他们的马吗?这太可笑了。
还没等圆棒子落地,俄军就冲了过来。400米,轰轰轰轰……手榴弹爆炸了,四下飞舞的弹片立刻击倒了大片俄军。哥萨克骑后还没反应过来,清国的重机枪也响了起来。清军阵地上到处都是一条条长长的火舌,密集的弹雨将侥幸在手榴弹爆炸下幸存的骑兵再次击倒,即使还有个别漏网之鱼,也没能逃过步枪的射击。
迫击炮将俄军的进攻截断,手榴弹大量杀伤有生力量,机枪、步枪将敌人最后的抵抗力量消灭。短短数十分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