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三十六州
噩耗传来,石敬瑭又心疼又害怕,当然害怕是主要的。石敬瑭的“英雄气概”也不知跑哪了,对桑维翰说要回到晋阳避贼。桑维翰哪里肯依:“陛下一去,大事休矣!有臣在此,叛贼能奈何陛下?”石敬瑭这才留在汴梁,准备防御叛军。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边张从宾的事情就够石敬瑭喝几壶的。可魏州前线又发生了官军哗变,昭信节度使白奉进和义成节度使符彦饶因为军纪问题发生冲突,符彦饶乘乱杀死白奉进,随后符彦饶又被都指挥使卢顺密指挥官军给活捉了,押到大梁处死。
行军打仗最忌讳的就是军前哗变,这起哗变事件也只是五代数不起哗变中的一起,太普通了。军权的相对独立性是军队经常哗变的客观因素,这也是后来赵匡胤决心要将军权收归中央统一调度的主要原因。
石敬瑭连续接到官军自残的消息,头都大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又要想逃跑(可以做宋高宗赵构的老师)。这时他的大将军刘知远站出来,对石敬瑭说:“陛下不必担心,这干子乱党不过是群耗子,成不了什么大事。当初在晋阳时与唐军作战,险象环生,几度陷入死地,现在陛下不还是君临天下?叛军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敌情绪。只要我们固守住京师,人心自安,乱党就不难平定了。”
刘知远确实是个人才,他和赵匡胤的职业相同,都是提着脑袋谋富贵的主儿,最不怕的就是打仗。虽然刘知远后来建立的后汉仅存在了四年,但要论起军事能力,他远超过石敬瑭,石敬瑭也只是因契丹而成事,加上李从珂愚不可及,才饶幸成功。
刘知远的才能得到了耶律德光的认可,并对石敬瑭说“这个人是很有本事的,对你有大用,不要卸磨杀驴。”石敬瑭是干爹的应声虫,自然更加器重刘知远。
刘知远主持京师防务,严明军纪,宽抚众心。士气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这一点做好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果然都中被刘知远治理的一片肃然,军队的软战斗力迅速提高。
不久,晋军在杨光远的率领下,在六明使用诈败计,引诱叛军渡河,大败叛军,冯晖、孙锐逃回邺都。另一路的杜重威也在汜水关将张从宾的叛军给灭了,张从宾溺水而亡。
形势略有好转,石敬瑭不想坐失时机,再让杨光远不辞辛劳去攻邺都。范延光那点家底差不多被冯晖和孙锐给挥霍光了,哪还有本钱再和石敬瑭耍?便想和石敬瑭言归于好,再次当石敬瑭的好部下。
范延光杀了孙锐,上表谢罪,请求宽恕。刚开始石敬瑭不同意,说反就反、就不反就不反,拿我当二百五啊?命杨光远攻城,但范延光挺能撑,坚持了大半年还没事。
这回轮到石敬瑭挺不住了,再打下去还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呢,便同意了范延光的请求,赦免他的死罪。范延光一听非常高兴,对人说“皇帝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他说让我不死,我就可以多活二十年了。”这才扭扭捏捏的出降,并回到汴梁。
石敬瑭是说过不杀范延光,可不等于别人不想杀他,杨光远就很恨范延光。私自闯入范延光宅中,逼死范延光,并对石敬瑭说谎道“范延光一时想不开,投河自尽了。”石敬瑭巴不得范延光早死,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石敬瑭授意杨光远做掉范延光,毕竟范延光脑后有反骨,留着这颗定时炸弹不如趁早除掉。
乱军也平定了,石敬瑭可以安下心来享受荣华富贵了,拼了大半辈子,图个什么?不就是人间最尊贵的享受吗?无论是觅食之鸟还是求财之人,物质上的追求是动物最基本的生理本能。
这一年(公元937年)还发生了两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一是吴国太尉徐知诰废掉吴国皇帝杨溥,建立南唐政权,自称是唐太宗子吴王李恪之后,改名李昇。另一件事是石敬瑭的“亲生父亲”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正式将国号改为“辽”。
石敬瑭知道他这个位子是怎么来的,狗都知道谁丢给它块肉骨头,它就会冲谁摇头摆尾、吡牙咧嘴,况石敬瑭乎!为了报答耶律德光,除了自己的老婆,石敬瑭没一样不敢孝敬小干爹的。他连自己老婆的亲弟弟李从厚都敢卖,天下还有什么让石敬瑭不敢做的?
现代人如果认了个干爹干妈,逢年过节的也要表示点孝心,送点钱物什么的。石敬瑭自然免不了这个俗,何况他和义父之间不仅是“父子关系”,更是政治同盟,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契丹需要中原的物资来维持豪华的贵族生活,石敬瑭需要契丹强大的军事实力来维持自己在中原的统治。
石敬瑭做人很到位,即使他生活在现代,也绝对是个八面玲珑的角色。之前约定的每年奉送三十万的金银财帛虽然年年不少,但这毕竟是官方往来,私下的交情有时比官方上的承诺更值得信赖。除了这些之外,每年契丹遇上红白喜事、周年忌日什么的,石敬瑭都要派人送去最新鲜的时令货和契丹国罕见的珍珠宝贝。
耶律德光是他的干爹,干爹身边的七姑八婆们自然也成了石敬瑭的亲戚,这些人最得罪不起,随便谁说一句坏话都有可能让耶律德光对他起疑心,好东西自然要大家来分享,上至述律太后(石敬瑭的干祖母)诸王、下至普通大臣,甚至赵德钧的儿子赵延寿也有一份。
按说石敬瑭做的已经很不错了,但契丹贵族们并没有把石敬瑭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