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笙明白了。
这俨然是冲着自己来的。
其中的关节也好猜测。
朱子良已经投靠了白云坞主。自不会再为大梁抵御南崇兵,撤回来先抓杀一批大梁的官吏,为白云坞主出山做准备,跟着就是对付已经落入白云坞视线的十三和谭家众人了。
她出声问道:“袁家现在什么情况?”
盛捕头听着上头有女子发问。下意识想要循声望去,脑袋微动,又硬生生忍住了,匍匐在那里。没有作声。
文笙知道,他这是在等钟天政发话呢,遂两眼眯起,向一旁座上望去。
钟天政无法,只得轻咳一声:“说吧,袁家怎么样了?”
盛捕头不敢表现出好奇来,道:“朱子良将一位副将留在了袁家集,将袁家人都软禁起来。听说一个一个地审,也不知道问出什么来了没有。”
文笙心中一动,问道:“娄通判和他的妻弟现在何处?”
“全都在牢里呢。”
钟天政手在桌案上轻扣了几扣,沉吟道:“谭家的人……”
盛捕头壮着胆子回道:“属下不知。”
“那你就带人去打听一下。”
盛捕头三人既然暴露给文笙知道了,只能由暗转明,钟天政懒得另行安排,索性跟文笙问了一下谭家人之前落脚的村庄。叫他们去跑个腿。
文笙说归说,心里却已是不抱什么希望。
她现在就想赶紧找着十三。
盛捕头领着徒弟出门办事,将儿子留下来伺候钟天政和文笙。
文笙想起之前听到的传闻,平民百姓不关心大梁北方的局势,钟天政的手下好歹在衙门当差,不会毫不知情。
钟天政将盛平叫进来一问,果然,据盛平道,之前朝廷邸报称摄政王杨昊御在肃州东南泽西山与吉鲁国元帅特慕尔会晤,两下对见面的结果都很满意。
杨昊御回到奉京。吉鲁国大军一直往东南开。驻扎到了肃州的东部。
而杨昊御给离水方面下的最后通牒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承运、纪南棠双双写了奏章申辩,指出摄政王几项处置的种种不妥,朝廷里更是有很多勋贵跳出来附议,进言说这般草率必引起严重后果。
杨昊御刚将进言的人下狱。转头就被太皇太后下懿旨给放回家,官复原职。
杨昊御和谭家的矛盾由来已久。现在更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原本杨昊御手里有兵,身为皇帝亲爹,后头又聚集了一众皇亲国戚以及权贵世家,但现在事涉李承运,这些人意见不统一,被分化出去了不少,而谭家也担心一旦动了杨昊御,奉京大乱,吉鲁的大军必定趁火打劫。
双方都有顾忌,投鼠忌器之下,只缺一个引信。
至于说北方在打仗,盖朝廷军队不时挑衅,制造与纪家军的冲突,两下常有磨擦。
盛捕头二人直到深夜才归。
文笙无暇忧心远方的局势,他俩带回的消息正如她之前所料,谭家众人所住的小村庄早已经无人居住。
村里没有打斗的痕迹,甚至看不出来之前曾有外人住过。
正因为收拾得太干净了,反到叫人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来。
钟天政将人都打发出去,征求文笙意见:“你看南湖道还有必要去么?”
没有自己人可用实在是不方便,只好假借钟天政的手。
文笙道:“去南湖道,一是为了看看董涛和谭五先生有没有脱险,再是为了和十三会合。既然你有手下在,便叫他们去办,我们在这里等消息好了。”
钟天政心烦不已:“你要威胁我到何时?”
文笙微微一笑:“到你将十三找来。”
等有了十三,威胁你的就不是我了。
钟天政没有听出她言下之意,把人叫进来,如此这般,吩咐一通。
文笙坐着旁边监视,到未发现他捣鬼。
不过这好歹算进了城了,钟天政吩咐完将人都打发走,也没说一句叫他们帮着跑腿抓药,不知是觉着风声紧,还是不愿叫手下知道自己病得不轻。
接下来,文笙便和钟天政在盛家耐着性子住了三天。
三天时间盛家人进进出出忙活,结果却不尽人意。
董涛和谭五先生音讯皆无,确定没在南湖道出现过。而王十三不知藏到了哪里,竟也没有找到。
钟天政忍不住道:“说不定那两个还在地底,根本没能逃出来,至于王十三,不过一介莽夫,离了你跟前,哪是朱子良的对手。”
文笙待要反唇相讥,钟天政又道:“说不定朱子良只要同他说,知道你在哪里,他便乖乖跟着人家走了。”
这到有可能。不过那不是因为他蠢笨,而是他将我看得太重了。
文笙心道。
但就算如此,十三也会留个心眼,加上有《明日真经》护体,到时候难以收场的还是朱子良。
文笙对十三这点信心还是有的。
她冷冷道:“那又如何,这正是他这莽夫的可爱之处。”
钟天政看看文笙脸上,明智地将反驳的话咽了回去。
文笙皱起眉:“十三不会不防备朱子良,他肯定没事,不知藏在哪里,到是谭家众人危险了。要想办法提醒奉京那边一声,你赶紧把谭家那两个放出来。”
钟天政没有拒绝,一趟白云坞之行,不管他还是文笙都心有余悸。
那疯子死在湖底还好,若是没死,有这么个武艺高强且行事阴毒的人在暗中惦记,想想他那控制人的手段,钟天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