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纵横文坛艺界>第七章 跟帖

帖子的题目是这样的“惊现诗篇大作,经典可传世。”点进去一看,正是自己昨天在课堂上所做的那首诗。其下跟帖无数,点击量的数字已经令人疯狂了,其中不乏网络名嘴和现实大家的点评。

“今天我偶然在网上浏览帖子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一个帖子,帖子题目甚是嚣张。我怀着鄙视的心理点开了帖子,上有一首诗篇。我很随意的看完以后,又很郑重的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实在无法违背自己的本心,我怀着朝圣的心情把它抄了下来,仔细感悟。对于那位神秘的作者甚是钦佩,恨不能为门下走狗。下面是我对诗的一些浅陋见解,写出了我的感悟,请大家参考指正。”

“诗写旅途愁怀,构思巧妙。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写小船停靠在江中的小沙洲边准备住宿。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浓的新愁。而后作者又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江边日暮风景:茫茫旷野,天幕低垂,似要笼罩一切;清清的江水中,只有一轮明月,在舟边荡漾。在这茫茫四野、悠悠江水中,惟有明月来陪伴孤独的游字。明月让他获得了慰藉,也使他平添了更多的新愁。我在阅读时候感到自己仿佛出现在了那江畔,那旷野,四下茫茫唯有明月相伴,一股愁绪充满了胸前,甚是沉醉。”

这是网络名嘴崔鸣的感叹,此贴一出,更是令人疯狂的探讨着。都要化身走狗了还不赶紧围观。

而另一重量级的人物的出现更是将该贴推向了高峰。同样的是一份感叹。

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景寄寓客愁乡思。诗人很自然地摄取适于表达旅途孤寂、飘泊之感的眼前景物,采用白描的手法,着墨轻淡地写来,却传达出了真切的情意。”

“这首诗通过细致传神的景物描写,揭示出客观事物的特殊联系,同时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诗人先描绘暮霭迷濛的江边洲渚,指出夜宿建德江的时间、地点。接着,更具体地描写泊舟烟渚上所见的江天景色。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层次分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很精彩的景句。因为原野空旷,视野广阔,以致造成远天低于近树的错觉,因为江水清澈,月影浮荡在江中,人在船上,江月仿佛和人更接近了。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景致,诗人只以十个字,便细致、逼真地描绘出来了。没有锐敏的观察力和白描传神的表现力,就不可能把由于野旷和江清而引起的天与树、月与人的关系变化,描绘得那么准确、生动。”

“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看,诗人不只是一般地融情于景,而是把所要抒写的思乡之情,有层次地、逐层深入地通过景物揭示出来。旅客遇到秋天,最容易触动愁思,这是第一层;这第一层诗人没有正面表现,而是从“野旷”、“江清”中透露的。在暮色苍茫中泊舟江渚,因为日暮而引出新愁,这是第二层。野旷造成天远的感觉,使旅人感到乡关万里,归程辽远;又因为野旷,万籁俱寂,更使行客觉得旅途孤寂凄凉,这是第三层。由于江水清澈,益觉明月近人,见明月而倍加思念故乡,这是第四层。诗人由远及近地描写景色,却把自己的羁旅愁情由淡而浓、由浅入深地传达出来。从章法结构来看,绝句要写得好,必须在结句收束得住,创造出完整的意境,不能使人读后感到有始无终,所以一般人写绝句都是采用一起二承三转四合的章法,把转折点放在第三句。但这一首章法很特别,它以三、四两句作对结束,却把转折放在第二句末三字。诗人巧妙地借“客愁新”三字点出了题旨,犹如画龙点睛般点出了诗眼,三四句只是以景烘衬这三个字。这样,到了对结的三、四句,诗的旨意都表达清楚、完整了。”

“作者高超的艺术构造。用词,用心真为我辈楷模,望有交流之时,周则光不甚荣幸。”

这是神州帝国一代大家周则光老先生的点评,不,是剖析。周则光华夏诗坛的镇坛之宝,不解释。

...

看了一些的点评,发现全都是正面。而且如此的敬重敬仰。

林峰不禁感叹道:“经典就是经典,不论在那个时空,以何种的方式传播都无法阻止它的光芒。不过这世界的高人可真是不少,这一篇篇的点评绝对不逊于在地球上大家的点评啊。辛苦这个发帖的人没有把我透露出来,不过他应给认识我吧,到底会是谁呢?”

林峰摇了摇头,“算了不想了,还是先把斗破更了吧。”

林峰没有先看后台的数据,而是直接打开了dw文字软件开始码字。那份专心的神态,是那么的迷人,如果此时有女孩看到,应该会爱上他吧。专心的男人最是迷人。

终于,随着最后几下的敲击,两个大章完成了。速度比昨天还快了不少。登陆创点后台把章节上传完毕后,林峰看了一下整体的数据,总点击20,会员点击9,推荐票1,收藏也是1,惨淡的数据。对此林峰没有情绪,很是平静。

新人新书成绩不好,那是很正常的,不说整个网文圈,就是在创点,浩如烟海,一个普通的新人想要刚发一两章就吸引到读者的关注,除非一章一万字,然后不停的更。

没有日常的积累,一点一击的付出,怎么会出现功成名就的辉煌。没有人能够一蹴而就,只


状态提示:第七章 跟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