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玄幻奇幻>汉皇刘备>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术(三)

陈登到了广陵,严颜与其交接完毕后,便率军北上,和关羽张飞兵合一处,浩浩荡荡直往钟离而来。钟离是九江境内离下邳最近的一城,攻拔了此城,沿淮水而上,便可一路打到寿春。

这个时候,袁术终于慌了。期盼中的刘备渡江和孙策互殴并没有出现,反而刘备大军直取九江而来。袁术心想,刘备这是要自己的命啊。

刘备以军功起家,一路打黄巾,打董卓,打辽东,打高句丽,真的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威名,袁术这些年军事方面主要依靠着孙坚,压根就不认为自己会是刘备的对手。袁术一边收拢士卒,加固城防,也一边给自己想着退路。

袁术第一时间派人北上冀州,去找自家大哥袁绍,平时相看两厌,恨不得你死我活,这个紧急时刻,也没办法了,袁术只能乖乖的开口喊兄长救命。袁术在给袁绍的密信中说:“禄去汉室久矣,天下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割疆宇。此与周末七国无异,唯强者兼之耳。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今君拥有二州,人户百万,以强则莫与争大,以位则无所比高。刘备虽欲扶衰奖微,安能续绝运,起已灭乎?谨归大命,君其兴之……”

袁术很是吹捧了袁绍一顿,说汉室将亡,袁氏当兴,现在地盘也好,名位也好都没人能争得过你,我要把帝号归还给大兄你,你才是兴我袁氏的那个天命所归的人。然后话语一转,开始诉苦,说自己在扬州被刘备欺负得够惨,眼看就要兵败身死了,我想北归,依附兄长。兄长不会见死不救吧?

袁绍此时还不是后来那个气量狭小的人,还算是当得起英明神武。见弟弟袁术在信中彻底服软,归还帝号,并尊自己为袁氏乃及天下之主,心中那份喜悦,别提有多得劲了。又想起袁术虽然素来顽劣,但毕竟也是袁氏一脉,自己的血肉至亲。如今混得这么惨,看在一家人的份上,还是拉他一把吧。

刚好曹操和孙坚都是自己立帝改元,自命为大将军总揽朝政时天下诸侯中唯二保持沉默的两个。天下骂声一片中,曹操和孙坚的沉默显得格外可贵。他们让袁绍看到了人情冷暖,这得赏啊!于是袁绍也不管自己曾让曹操去攻打袁术的豫州;也不管孙坚其实是袁术的叛将这个事实了。遂拜曹操为司空,兖州牧兼领豫州牧,封临雎侯;拜孙坚为镇南将军,扬州牧,封乌程侯;拜孙策为破虏将军,封都亭侯。然后让使者颁旨的同时带信给二人,若是其弟袁术北上,还请二人让开道路不要阻挠。

曹操在豫州拖拖拉拉,一个汝南郡和半个沛国磨磨蹭蹭到如今,人家郡国诸吏都望眼欲穿的想着要投降,曹操就是不来,为的不就是想拖着让袁绍不任命新的豫州牧么。如今不但得了三公之高位,还得了豫州牧以及县侯之实封,曹操大喜之下,对袁绍的吩咐自然是无所不从。心想袁术已然身败名裂,他是死是逃,也无关紧要。真要是来到我的地盘,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他北归好了。

孙坚在庐江,迎住袁绍使者,看完诏书之后,也是欣喜若狂。袁术败亡在即,眼看着自己占了江东数郡,偏偏却又名不正言不顺。如今袁绍诏书一到,正是来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正当时也。自己有了扬州牧的名分,刘备也好,刘表也好,你们不退出扬州,就是犯界了!至于让路袁术,让其北上。孙坚心道,只要他能逃得过刘备手心,我给他让路又如何?

袁绍连下二道诏书给曹操和孙坚。原因有很多,让他们抬抬手放过自己那便宜弟弟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袁绍在孝怀皇帝刘辩驾崩之后,篡改遗诏,擅立刘辩之子刘珉为新帝,又命自己为大将军。这事他压根就没和天下诸侯商量,也没给天下诸侯反应时间。结果诸侯们知道之后,骂声一片。袁绍心想,你们不是骂我吗。刘表你是长安那边任命的镇南将军对吧,还和孙策在争豫章对吧?我便任命孙坚为扬州牧、镇南将军。让你们两个镇南将军打去!

刘备你不是想灭吾弟,然后抢夺江东吗?我便把江东让给孙文台,反正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有本事你去和他抢啊!

幽州那边刘虞你也叫唤得挺欢是吧?别急,马上我就来收拾你了。至于益州刘璋,袁绍是有心无力,鞭长莫及,也只好装作视而不见了。

有了皇帝的任命,曹操和孙坚都是腰杆子一挺,走路精气神有了,说话也能大声了,心也不再虚了。二人第一时间遣人将天子的诏书布告麾下全境,好证明自己治理地方的正确合法。

却说袁术遣人北上送信之后不久,便见兄长拜曹操为豫州牧、孙坚为扬州牧。知道自己北归之途再无阻碍。心中大定之余,又使人到孙坚处,道:“我欲收刘勋之兵,庐江归文台所有,勿击我后。”

孙坚与刘勋纠缠已久,刘勋虽然不是孙坚对手,但依托四通八达的水路,神出鬼没,又在襄安与临湖两县水口之中筑险关坚守。自己打了这么久也没攻下来。见袁术来信,自无不可。袁术又派人到下邳国南部,让符离一带的大将张勋率军南撤,守淮水上游,以同抗刘备军。

袁术聚了纪灵、袁胤、刘勋之兵,境内有陈纪,沛国有张勋。自觉兵多将广,可以和刘备先掰一掰手腕子了。胜了自然不必多说,败了再走未迟也。反正退路也已经准备好了。

刘备得知袁绍所授曹操、孙坚官职,其中之勾结一目了然。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术(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