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想、或最合适的做法,就是洋人出人出物而不“出面”,此时卖一个大大的人情给朝廷,以此换取朝廷对今后太平时期洋教传播的支持。
但是,这就要有一个先决条件——朝廷要给予肯定的承诺,而这个承诺只有朝廷、只有皇帝陛下才可以做出。他徐光启不仅没有资格做出承诺,因为身份尴尬也不方便居中沟通。
只是这一层关碍,如何能够对汤若望解说清楚,着实令徐光启感到头痛不已。
话说的轻了吧,害怕汤若望对大明官场的“官话”理解不透,说重了的话,又怕伤了彼此的交情。而其中的利害,又必须事先彻底讲明,否则后患无穷。
“只能寄希望于老汤的领悟力了,”考虑来考虑去,徐光启也只得暂时如此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