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恐怖悬疑>青囊尸衣3 残眼>第四十三章 辩经法会

来自京城白云观的全真教的道士们个个生得人高马大,一口的京腔嗓门洪亮,相比常道观正一道的道士则语音杂乱无章,四川话、江西方言以及不会卷舌的粤语普通话等让人听着实在是费劲儿。他们两方开始时还引经据典争辩内外丹修行之长短,后来讲起正一道有家室的问题,进而演变成了南北方人优劣之争。场面激烈,火药味儿渐浓,连香客也分成了南北两派相互指责起来,宗教局的那些领导们笑而不语做壁上观,只是急坏了无尘子老道长,是说了也没人听,两派仍旧吵个不停,吐沫星子满天飞。

“都给我住口!”薛先生实在受不了了,遂拍案而起,嗓音虽不很大但穿透力极强,大殿内的争吵声慢慢平息下来,最后鸦雀无声,人们的目光惊讶望向了这个藏蓝色中山装的男人,不知道是何来路。

“哼,都是窝里斗,几千年来没有丝毫改变,”薛先生的那股劲儿又上来了,怒斥道,“南方北方,南人北人,难道不都是中国人么?什么叫‘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本就是中原两兄弟,却势同水火不共戴天,直杀得天崩地裂血流成河。炎帝败了跑到南方,子孙和部下繁衍为‘南蛮’,成了今天的南方人。而黄帝一伙儿则占据了中原黄土地,以正统自居,就是现在的北方人。你们本是来青城山辩经的,结果却变成了南北方之争,那么好,薛某今天就评一下南人北人孰优孰劣。”

人群中窃窃私语起来,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人物,连台上的宗教局领导们也都面面相觑,不明就里。

薛先生接着说道:“南方和北方人虽说都是汉族,但骨子里却截然不同。首先语言就不一样,所谓‘南腔北调’,北人只讲一种方言,即北方话,而南人有多少种方言?粗算一下也有八大方言,就算是同一种好了,如吴越方言,上海同苏州话就大不一样,杭州与南京话更是相去甚远,宁波话和无锡话更是鸡同鸭讲。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隔几十里或者翻过一座山都口音迥异。闽语叽哩咕噜不知说些啥,粤语更是同日语难以区分,而且都有自己独特的汉字。粤语有九个音调,表现力虽极强,但发音方式有问题,有些音调长期冲击刺激某处黏膜部位导致病变,因此广东成为鼻咽癌的高发病区。南人语言的繁复杂陈无法形成大气候,南京杭州都是好地方,但在那儿建都的王朝不是苦命就短命,说穿了,语言范围的狭窄无法凝聚广大地域百姓的趋同感,容易被各个击破。而北方普通话覆盖地域辽阔,既好懂也好听容易学,满清王朝被推翻之际,国会投票选国语,议员中以粤籍占多数,本拟选广东话,后经孙中山苦口婆心的劝说,最后才定为北京话。”

此刻,东面的全真教道士们纷纷鼓起掌来,这话说到他们心坎上了。

“其实所谓‘普通话’又称国语、官话,是一种人造语言。北京话只是其基础,并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居民完全操这样的方言。中国语言的统一是分两次完成的,第一次是秦始皇‘书同文’,统一文字,第二次才是‘字同音’,即统一语言,前后差不多相隔了两千年。如今,国人几乎都至少懂得两种语言:一是普通话,一是地方方言。普通话也有缺憾,它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音调,而省掉了‘入’声。用普通话读旧体诗,许多音律韵味就要大打折扣,而南方的川、粤、湘、赣以及吴越方言等都保留了‘入’声,南人以方言朗诵旧体诗,就有北人无法领略的意境。不管怎么说,用一种文字和语言统一汉语,无疑是北方人的功劳。”

“说得太好了,旁征博引,很有说服力。”有人赞赏道。

“此人很有才华嘛。”国家宗教局的领导对下属点头称赞。

薛先生目光环顾四周,兴致不减的继续说道:“其次,南北方饮食习惯大相径庭,北人吃面生得高大,南人食米长得矮小,这是一条区别南方和北方人的重要标准。譬如,欧美白人吃面,故而身躯高大,而同一欧罗巴种族的印度人食米,相对就矮了不少。日本地处北方,但其食米,所以身材同南人就相似。南人说面只能做点心,永远吃不饱,北人则认为大米不顶饿,所以有‘三十里米糕,四十里面’之说。北人喜欢大块肉大碗酒,南人则要把肉切得细细的,炒得嫩嫩的,煨得烂烂的,几天不吃青叶子菜就屙不出屎来,北人无所谓,光吃肉也照屙不误。南人喜食香葱,北人独爱大蒜,南人吃泡菜,北人吃咸菜,南人品茶花样繁多,北人只牛饮一种茉莉花茶,殊不知那是花香非茶香,是南方茶商骗他们的。北人吃的简单崇尚简朴,与地域气候物产贫瘠有关,南人食得精致华美喜好奢侈。北人洗澡称搓泥,要积出泥一样的肥垢才去搓一次,南人叫冲凉,一冒汗就去冲。南人困床,北人睡炕,来了客人都往炕上请,客人留宿与主人一大家子济济一炕,南人从不这样,会睡不踏实的。不过改革开放以来,南床逐步统一北炕,再也不会动不动就请客人上床了。”

薛先生的一番话惹得大殿内的人们哄堂大笑,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再说点吧,还没听够呢。”有人高声叫喊着。

国家宗教局那位领导再一次的对下属说:“看看,人家这才是做了深入调查研究嘛,透彻,贴切,幽默,有生活,你们要好好向人家学习,切实努力的改变工作作风。”

薛先生


状态提示:第四十三章 辩经法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