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790节: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海潮生(2)

进入这个强盗集团后,杀人,qiáng_jiān,虐杀普通的汉人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半年前只杀过羊的牧民可能现在已经屠过整个村庄,并且把儿童挑在自己的苏鲁锭上来取乐同伴,只为博取几声野兽般的嚎叫,而在此时,他们一伙伙的分散开来,把整个巍峨庞大的城池都笼罩在自己的监视范围内,这座大城,已经是囊中之物,只等着去窃取,去屠杀和掠夺。

他们一个个吃的兴高采烈,奶酒虽烈,也是一口接着一口的喝下去。

这个时候,还怕汉人有救兵来?他们其中有几个老人是第二或第三次入关就跟着进来的,抢的盆满钵满,但这一次还是全部都跟了来,杀人有瘾,抢东西有现实的好处,傻子才不来。他们经验丰富,告诉那些有点担忧的伙伴,从围住卢象升,杀败宣大和山西兵马后就不需要再担心了……明国已经没有敢战的大臣,也没有凶悍敢于和清军野战的军队了。

不需担心,不需要有一点担心,他们虽然身处敌国,但就是在一群羊群的中间,四周都是肥美的羊羔,只需要不停的杀掉吃肉就可以了……对这种事,牧民出身的他们,不是最内行不过的吗?

中午时分,天色有点阴沉下来,整个城池灰褐色的城砖变的更加阴暗,高大的城门楼子太久没有裱糊过,上头的彩画都已经褪落了颜色,硕大的两层高的歇山式的城楼显的更加破败和阴沉了。[

张德齐和李鑫在简单的午饭后就上了城楼,随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一些巷子里被聚集起来的民壮。

大家手中拿着各式各样的兵器,聚集了大约百余人左右,都是二三十岁的壮棒小伙子。他们来到城门的时候发觉守城兵丁三五成群,正在窃窃私语着什么,众多的济南城民都是十分愤怒,知道这些莱州兵甚至是义勇社的乡兵都在想着献城,很多小伙子自发站在了城门附近,防止外来的兵马悍然开城投降,若不是他们手持武器,这些莱州兵肯定会悍然杀人,但现在这些当兵的发觉百姓人数不少,而且手中都有武器,所以也不敢造次,只是彼此提防,更加谈不上守城了。

“叔平,明天,最迟后天,敌军主力一至就会攻城,我们最多守一天,甚至是半天,城池就告破了。”

“不错,他们甚至不需要造那些攻城车,也不必搭望楼箭楼,直接用几十架云梯一架,就可攀城而入了。”

“呵呵,不错,敌人要费力攀城,我已经觉得侥幸了。我怕的是,今晚或是明早,就会有人开城门投降。”

“我等需要小心防备的,便是此事了。”

“城中的大人先生们,真的是如死人一般!”

说到最后,两人都是愤激起来,毕竟是生死大关,不是那么容易看破的。

说起来,济南城中有几十万百姓,精壮男子实在不少,要是守城将领和客兵们愿意死守,再配上几万青壮助守,城池高深,也未必一定不能守住。

但现在济南城中没有官员负责,大小官员全部躲在德王府中,只求一时的心理安慰,他们也不曾想想,一旦城破,就算德王府有内城紫禁城,但没有兵马,又能守备几时?

就是这些官员的愚蠢,导致了济南空虚,又在敌军来袭时没有一点守备的手段,阖城数十万生灵固然是直接死在了清军的屠杀之下,但杨嗣昌在内的明朝官员,也实在是难辞其咎!

两人发了一阵牢骚,都是自觉无聊,张德齐惨笑道:“罢了,我们下城去吧,没有指望了。”

“家中有酒乎?”李鑫也道:“今夜谋一醉吧,明后日我们就一起在黄泉做鬼了。”

这两人深知清军入关的情形,一点侥幸的心理也是没有,两人都是明白,自己绝不可能投降,而且也没有投降的机会和可能,以他们知道的清军的作风和屠城的狠毒,对自己或是全家能脱离大难的机会也觉得是十分的渺茫,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可能。所以在此时此刻,心中唯一的想法便是在这年三十,也就是崇祯十一年的最后一天,与知已好友一起饮酒,共赴醉乡,至于来日大难,且待来日再说。

“叔平,叔平,你看?”

在将要下城的时候,李鑫突然浑身一震,打摆子一样的止不住的颤抖起来。

“怎么了?”

看到向来镇静的好友突然变的如此,张德齐也是一惊,回转过头,向着李鑫所指的方向看过去。

这一下,他也是浑身僵住了,再也动弹不得。[

西风漫卷,红旗似海!

在红色的旗帜下是看不清有多少的穿着大红色铠甲的士兵,铁盔红甲,掌着各色红色的旗帜,有如大海潮生,汹涌澎湃的向着济南城池方向涌过来!

先是一点,然后是一线,接着便是一面,整个地平线上,全部都变成了红色的海洋!

“这,这,这……”

张德齐嗓子发干,眼睛里也是不知怎么的就充满了泪水,很快,这泪水就涌入眼眶,然后不停的掉落下来。

千古艰难唯一死,而自以为必死之时,却是有突然而来的希望,这样的冲击,一般的人都是抵受不住,李鑫和张德齐还算好,城头上的普通百姓和民壮已经都疯狂起来,他们高声尖叫,在城垛上拼命拍打着自己的双手,甚至是拍的鲜血淋漓也不自知,有的人在城上打滚,用头撞城垛,甚至去撕咬自己身边的同伴。

疯了,全是疯了一样的感觉!

众人都是知道,城下突然出现的这支气场


状态提示:第790节: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海潮生(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