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在网络上同时有反对叶离的声音。
“这篇开头居然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这让人质疑是不是其中有着诸多的水军?”
“按照我的目光来看,主人公成长的混沌阶段,乏善可陈,最多的只是心理描写不错。故事真诚,带着情感而已。然而,我看不到故事的主线,这一篇小说,花了那么多心思去写各种人物,却对其他的推进无益,故事进展极其缓慢……或许叶离是想要突破,然而他也技尽于此……”
“我们可以预判到,叶离小说的后面将难以为继,甚至会慢慢脱离故事主线。”
“或许叶离笔下的这个音乐家克里斯多夫。以后还会成为大文豪,最后还成为大导演这样的杂类小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只能说是叶离笔下写自己的yy人生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人都失声了,因为他们想到这篇小说的确是存在这个问题。叶离怎么会理解音乐家的生活呢?他会不会把自己的生活引用进去,最后成为旁杂的小说?
想到叶离专心于文学,却又在电影、音乐上花费如此多的心思时,许多人不由带上一丝怀疑的态度。
丰富的人生,和并不是一回事。
所以尽管叶离拥有如此强大的地位,但许多人产生对叶离质疑的动机很简单,他们不愿意随波逐流。而如果当他们揭破“叶离”、“击溃叶离”的时候,他们就会一朝成名。
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上对叶离这篇小说的后续一时间莫衷一是。
而同时,尽管叶离写了这篇小说,可是那个失踪的约翰始终没有出来,也更是许多人在网络上夸口说。叶离这篇小说没有让约翰产生共鸣,所以这是一篇失败的小说。
********************
叶离对于那些网络上的评论已经变得很淡然。
这篇小说,有珠玉之前,他自然不会写成后面又成为大文豪的故事,而此刻。他全身心地投入在这篇经典的改编上。
要适应这个时代,符合他的理解,这其中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
叶离在所不惜。
记得前世他阅读这篇小说时,一开始感觉到极为枯燥,然而那些经典的心理描写让他觉得迷醉,想要期待克里斯多夫未来成长的光景,而如今,他抱着这样的心态,慢慢地写出了第二卷、第三卷……
他已经完全沉迷在这个故事里,难以自拔,而每天他都会精修写好的小说,发给陈如影,让陈如影帮忙发到网络上,而他根本不管网络上的反应,只管自己全力写作。
慢慢地,他写到了克里斯多夫成长后,开始教一些女学生钢琴。
“女学生年纪比他大,卖弄风情的玩艺儿使他哭笑不得……他强装严厉的神态,却又发现人家在眼梢里偷看着他,使他惊慌失措……”
而随后,克里斯多夫也有了自己的友谊,甚至是出格了的友谊。
“他们在一块儿的时候,觉得心荡神弛,身上发烧,头部发热,胸色发红。他怕了。两个孩子慌慌张张地走在路上,精神不定,极不自然,他们佯装在密林丛中找桑葚,其实是为了掩饰心中的慌乱……他们每周要写两三封信表达强烈的爱慕之情,浪漫而温馨……”
写到这里,叶离回想起自己刚成长的童年里,也曾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幼时传统的缘故,和女生在一起会觉得尴尬无比,如果是很友好的男生时,渐渐地,会产生一种很奇怪的情愫。
不过这样的情愫不会持续太久的时间。
随着叶离的第二卷小说的出炉,网络上对这篇小说的讨论气氛就更了浓重了。
“经典!心理描写恰到好处,极为经典,而且那种情感的真挚流露让人叹息!”
“这两位写的就是约翰和叶离吗?这是他们的成长故事吗?“希望他们的这段友谊会一直真挚下去……”
“荒谬!连写小孩子这样的生活都充满了荷尔蒙,两个心智未开的人又懂得了什么?这样的写法,是*裸的*,这样的*,是违背人类本源的!”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本充满了虚假矫饰的英雄主义的书,叶离妄图用他不成熟的世界观。想要来描写这个世界,实在是太过无力了……相信不久后,叶离这篇小说就会彻底沦为二流小说……”
当从陈如影那里知道网络上有不少对这本书批评时,叶离只是淡淡一笑。他写这本书,为了是把一部世界经典重现,而不是因为别人的想法而改变自己。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人的成长,而成长过程里必然伴随着不完整和失落,这和当商业小说是背道而驰的,然而越是这样,越是能体现出主人公克里斯多夫成长的轨迹和他的精神。
“这本书,是为了那些和我曾有一样理念的人,得以分享和共勉。”
叶离想到了罗曼罗兰因为反战,甚至被政府敌视。然而却一直坚持下去的场景。而自己面临的磨难,远不如罗曼罗兰,自己还有什么后退的呢?
“这个世界,这一切的挫折,由我来承担!”
叶离很快写出了第三卷。
“她忽然烦躁不安起来。做了一个相当快的动作,连想都不想,就把手飞送去贴他的嘴。他先是吓了一跳,接着又恼又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