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曾看着方致远烦躁的样子,像小时候那样拍拍他的肩,说道:“其实也没多大的事情,毕竟,阿庄是出嫁了的。真算起来来,刘掌柜就是回去也管不着你们。就是刘阿么,你把他都接来奉养了,和刘家关系其实不太大了。刘掌柜就是厚着脸皮和你们住,你们不愿意,他也没法子。就是刘阿么,你们怕他知道了心里上过不去,难为了他自己。”
看着方致远朝着自己点点头,方曾说道:“可你想想,刘阿么这一辈子什么没经历过。他是苦水里走出来的,心里其实明白极了。现在我敢说,在刘阿么心里,阿庄可比刘掌柜重要多了。就是再难受,瞧着阿庄,他也能挺过来的。不过,你们得快些生个孩子,有了曾孙,天天忙着孩子,他有多少工夫来伤怀。过一段时间,也就好了。”
方致远不得不说自己舅舅分析的对,刘阿么和王宝钏最大的不同,一个是追求爱情至上,能抛弃所有。而刘阿么总能坚强的面对生活,不管如何,把日子过下去,在他看来,亲人子孙远高于爱情。
方致远想想,对着方曾说道:“舅舅,看来,我还得找个时间和刘掌柜再说说。他在南边怎么安排的我管不着,可要是破坏了嬷嬷的平静却是不能的。还有,让他对着阿庄距离远着,这么冒冒失失的讨近乎献殷勤。阿庄不是傻子,过犹不及,他该明白这个道理。”
方曾说道:“虽然,我觉得刘掌柜很可怜,可却同情不起来他。我知道,你为着阿庄和他嬷嬷对着刘掌柜看不上眼。可他毕竟六十多岁了,我们也不能做的太过分。当年的事情,说再多也没意思了,还是要看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我看,你先和刘掌柜谈谈,话说硬些没关系。然后,我再出面,做个调和,也不能把他逼紧了。让他答应在镇上不去和刘阿么相认,你也给些甜头。比如,你和刘庄生的孩子,可以跟他姓。这本来就是你们打算的,老人都希望自己家能有香火继承。再者,你答应每年带着孩子给他看看。做事情,今日留一线,明日好相见,你们说到底是家务事,剪不断理还乱。真较真起来,谁也不得好。”
方致远有些气闷,可想想也不无道理,不太情愿的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于是,方曾和方致远合作,找了个刘庄忙着没空的时候去和刘掌柜谈谈。刘掌柜这些日子心情却是越来越沉重,他激动之后,冷静下来,却是有些害怕回到家乡。近乡情怯,特别还是他这样欠了情,欠了良心债的。
方致远有意无意的在提醒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刘掌柜的心里越来越没底。甚至,他现在比方致远还担心刘庄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越和刘庄接触,刘掌柜就知道越多的关于自己夫郎的消息。
刘庄对着刘掌柜很是有好感,毕竟,在刘庄眼里,刘掌柜是个有情有义还热心肠的老人家。同时,刘庄对着刘掌柜也很同情,老好人受欺负总是能引起旁人更多的怜悯与善意。
所以,平时,刘掌柜拐弯抹角的打探刘阿么,问刘庄对他爷爷的看法时。刘庄很无心的就把刘阿么告诉他的一切告知了刘掌柜。在刘庄的叙述中,刘掌柜知道在刘阿么眼中,他是个顾家,有孝心,对着孩子疼爱,对着他体贴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爹爹。
甚至,刘庄不禁意的说道刘阿么对着自己爷爷和自己嬷嬷的情深意重,就像一把刀一刀刀的挖在本就伤痕累累的心上。原来,不管多久过去了,自己的夫郎都在念着他的好,和旁人说着他的好。
刘掌柜这一段路程从没有过的疲惫,他不知道自己这大半辈子,身在要埋土里半截了。到底为了什么?为了爹么的生养之恩,他替他爹上了战场;为了吴大哥的救命之恩,他替吴家支撑门庭;为了吴茵的清白名声,他替旁人养了二十几年的儿子。好像,这些人他都能说自己仁至义尽了。
可就像方致远说的,为了旁人的恩情,自己能这么的上心拼命,为什么对着为他付出的夫郎,他却能一再的辜负和愧对。是啊,明明知道一个哥儿带着小子生活有多么不易,他还是去了战场;明明知道家里人多么期盼自己的回去,他还是选择了先报恩;明明知道夫郎知道他纳小会多么的伤心,他还是为着道义和责任纳了。
他太理所当然了,太理直气壮了,太不知所谓了。因为夫郎是自己最亲的人,所以就为着他一次次的退让选择付出代价。这一刻,刘掌柜特别的痛恨自己,也特别的迷茫。为什么他这个时候才明白,这个时候才知道自己这一辈子所做的所坚持的才是个地地道道的笑话,嘲笑着他的愚蠢,嘲笑着他的孤寂,更嘲笑着他的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