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红星传奇>第六三三章 泰西战役前奏

看完总部的敌情通报,刘一民思索再三,觉得日军主力集中于山东周围,怎么会突然开始进攻山西和其它根据地呢?难道小鬼子是想着以重兵围住山东我军,集中力量开展山西、平津地区和冀东地区治安作战,等恢复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再回头对付教导师么?

想想,刘一民自己就笑了。在中***队中,战法最不可捉摸的就是自己的教导师了。日军永远都想不到自己的主力会向哪个方向捅刀子,他们最想消灭的中***队应该就是自己的教导师了。说不定啊,日军的宣传战也好,攻击山西、平津地区我军根据地也好,在豫东、鲁西南发动攻势也好,都是为了麻痹自己的注意,好让他们对山东发起突然攻击,一举夺回济南,消灭教导师主力。

如果是这样的话,今天夜里,不,日军不敢夜里发动,他们没有那个胆儿!肯定是明日一早,日军就要对山东发起雷霆一击了,而且一定是集中全力、速战速决的一击!

***小鬼子,越来越狡猾了!

放下电报,刘一民问钱壮飞:“政委和参谋长、蔡主任呢?”

钱壮飞报告说政委和参谋长都下部队了。政委去装甲团检查磨合训练,参谋长去检查济南警备旅的城防阵地了,蔡主任在检查济南坚壁清野情况。

刘一民命令钱壮飞立即通知政委、参谋长和蔡主任迅速赶回师部。

此时,由于教导师攻占济南,整个山东腹地全部成了八路军的根据地,我军态势极为有利,可以在根据地内***调动兵力,还能得到根据地军民的大力支持,作战没有后顾之忧。

主力完成整编后,考虑到大战即将来临,刘一民并没有忙于提拔干部、配齐各新编旅的旅级指挥机构,而是将各新编旅配属于主力旅指挥,也就是说,教一旅指挥新一旅、教二旅指挥新二旅,依次类推,等于是每个主力旅都变成了六个经过补充整训的步兵团。

这样做的好处是旅级指挥机构精练高效,各主力团不因部队扩军减弱指挥力量。

刘一民这个人啊,打仗从来都是胆大的很,不惧任何强敌。象现在小鬼子形成三路夹攻阵势,要放在一般指挥员身上,首先考虑的都是主力如何脱困、如何确保现有根据地不失。要是换成韩复渠、宋哲元之流,恐怕早就全线撤退了。

刘一民的想法让别人听起来都觉得匪夷所思,那就是不怕小鬼子来进攻,也不怕小鬼子重新打通胶济路、津浦路,怕的是鬼子不来进攻,因为我军日益壮大,单靠自己发展军工装备部队,在现有条件下,速度太慢,也保证不了。只有让小鬼子来进攻,才能极大地消灭鬼子有生力量,极大地缴获鬼子武器装备,极大地消耗鬼子的战争物资,极大地削弱鬼子国力。换句话说,小鬼子就是我们的运输队、兵站、后勤补给基地,鬼子不大打,怎么会大规模补充辎重?我军怎么有机会大量缴获小***先进工业制造出来的武器弹药?八路军怎么能吃上牛肉罐头、鱼肉罐头和大米、洋面?

刘一民的作战计划是要在***北线集团攻占济南之前,吃掉日军内南线集团。

南线集团的日军兵力早已侦查得清清楚楚,驻防连云港至徐州、砀山一线的,是日军一一四师团、徐州守备队和两万伪满洲国防军;驻防鲁西南地区的,是日军第三十八师团;徐州以北到兖州,是日军第十四师团、第三十五师团和***混成第十三旅团;另外还有5000伪满洲国防军。

这段时间,日军迅速休整补充,上述各师团都应该齐装满员,其中,第一一四师团长途奔袭豫东时,基本变成了机械化师团,加强有一个原配属第一军的野战重炮兵旅团;第三十五师团、第三十八师团这次都得到了加强,由原来的12000多人变成18000多人的三单位制师团,战斗力大幅提升。总计南线集团日伪军总兵力约十万五千人左右。

现在,日军第三十五师团、***混成第十三旅团指挥五千伪满洲国防军盘踞在济宁、兖州、曲阜、泗水一线,与我军对峙,日军第十四师团沿津浦路部署于邹县、滕县、枣庄、峄县,与日军第三十五师团、***混成第十三旅团形成了个丁字阵,加上徐州一线的日军守军,简直就是个工字型。第十四师团就是这个工字型中间的那一杠,日军的图谋显然就是以第十四师团充当联系南线日军两条防线的支轴,随时可以北上加入攻击或南下加入陇海线防守,端的是好计划。

如果不是八路军教导师战绩太大,日军心存畏惧心理,光是南线集团的日伪军就可以发动大规模进攻了。

刘一民要的就是日军的这种畏惧心理。因为有这种畏惧心理,日军绝对不敢一次性集中全部兵力用于进攻,必然是一一四师团、徐州守备队、两万伪满洲国防军固守徐州一线,防止教导师主力再次南下,袭占连云港和徐州;鲁西南的第三十八师团由于要支持豫东日军作战,同样不敢深入攻击,以防对豫东支援不力。这样一来,日军南线集团真正用于进攻作战的也就是第十四师团和第三十五师团、***混成第十三旅团了,总兵力也就五万五千人左右。

按照刘一民的设想,要集中教导师全部主力,围歼第十四师团和第三十五师团、***混成第十三旅团及五千伪满洲国防军。只要达成这一目的,整个山东战场就活了,教导师主力南下可以攻击陇海线,纵横豫皖苏地区,也可以渡河出鲁西北上,攻击


状态提示:第六三三章 泰西战役前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